廟街經營模式被批死板 睇淡活化

廟街商會稱攤檔的經營模式死板。
廟街商會稱攤檔的經營模式死板。

【本報訊】港府大搞「香港夜繽紛」活動救市,包括活化人流凋零的廟街。油麻地廟街販商商會指計劃設立美食街售賣本地、東南亞美食,並與各部門探討放寬售賣包裝食品,供旅客作手信。不過另一商會則看淡活化,指當區經營模式死板,旅客只買數件紀念品及拍照打卡便離開,促劃用地辦「大笪地」,賣小食之餘,亦有唱歌表演。

料最快11月始有夜市

油麻地廟街販商商會主席陳錦榮昨於電台節目表示,該會打算於佐敦道廟街牌樓至南京街一段約100米街道設美食街,除了售賣牛雜等本地特色食品,亦期望邀請少數族裔人士,售賣東南亞國家美食,現正與多個政府部門磋商安排。

陳續指,由於廟街較近民居,籌備時需顧及夜市所帶來的噪音、走火及電力安排等問題,因此較費時,預料最快今年11月才能推出,初步預計會延續4至5個月。他承認,現時廟街售賣的貨物欠缺吸引力,正與食環署商討容許攤檔出售包裝食物,令旅客能買食物作手信,亦正與廟街附近的天后廟及玉器市場探討延長營業時間,稱初步反應正面。

盼劃地辦大笪地吸客

不過,廟街商會主席陸興發則在另一節目指,目前廟街250個攤檔只有約60%仍營業,經營模式死板,遊客一般只是逛街、拍照打卡,部分則只會買數件衣服或鎖匙扣等紀念品。販商生意淡靜,他稱每檔每日只賺到數百元。

陸興發認為,即使廟街檔主獲准售賣包裝熟食,但與遊客需求有差異,「遊客不會來買個檸檬、買件餅」,質疑港府提出研究提升廟街氛圍只是「交差」,又說當局未有與廟街商會接觸。他建議參考50、60年代做法,在前油麻地停車場用地辦「大笪地」,讓小販賣東風螺、炒蜆等小炒;以及重設大紅招牌,售賣椰汁、橙汁等,開放唱歌表演,吸引人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