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環經濟需各界一起實踐 領展可持續未來館引領新思維

商界環保協會營運總監梁志峰、領展企業事務董事總經理陳涓涓、環境保護署助理署長(減廢)區詩敏博士及海塑基金會執行長鄺浩然(左起)
商界環保協會營運總監梁志峰、領展企業事務董事總經理陳涓涓、環境保護署助理署長(減廢)區詩敏博士及海塑基金會執行長鄺浩然(左起)

「環保」一詞近年開始已是流口常談,隨著社會瞬息萬變及科技發展一日千里,大眾的焦點逐漸落到「循環經濟」,即透過減少、重用和回收資源,以達到更環保方式作生產,構成環形工業鏈,促使社會發展同時亦能為環境保育貢獻,兩利並舉,實行可持續消費理念。

可持續未來館新主題展示科技如何推動循環經濟,並介紹自然為本的解決方案,協助應對生態危機。領展廣泛諮詢了政府部門、環保團體和學界,與多方利益相關方合作,在未來數月推出超過100場免費工作坊,讓公眾近距離了解循環經濟。

日前,領展可持續未來館為全新主題展覽舉行簡報會,環境保護署助理署長(減廢)區詩敏博士、領展企業事務董事總經理陳涓涓、商界環保協會營運總監梁志峰及海塑基金會執行長鄺浩然出席活動並分享最新環保趨勢及發展。被問到早前政府推廣走塑措施,下一步會有如何發展時,區博士表示,走塑只是第一步,而且政府對環境保育及可循環經濟不會停下腳步,並將會加強減廢回收的力度,提高市民參與度,讓市民可以更便利進行減廢活動。此外,綠展隊將會透過社企、學校,以教育去推動環保概念,使減廢更易融入社會。

領展企業事務董事總經理陳涓涓對於循環經濟抱有正面態度,認為領展在環境保育方面有著眾多不同目標,期望藉可持續未來館提供一個平台連繫各個持份者,讓不同機構人士可以交流並發展合作機會;今次展館推出「再生地球-解構循環經濟」,涵蓋多個範疇,包括氣候變化、永續時尚、過度包裝、海洋垃圾、電子廢物回收、轉廢為能,及自然為本的解決方案,希望題提升公眾對循環經濟的認識,並介紹科技進步所帶來的各種可能,協助公眾探索實踐可持續生活的方式。

領展可持續未來館全新主題設為「再生地球 – 解構循環經濟」,館內設有沉浸體驗區及互動遊戲,加深市民大眾對循環經濟的了解,同時鼓勵大家探索實踐可持續生活的方式。
領展可持續未來館全新主題設為「再生地球 – 解構循環經濟」,館內設有沉浸體驗區及互動遊戲,加深市民大眾對循環經濟的了解,同時鼓勵大家探索實踐可持續生活的方式。

要確實源頭減廢並教育大眾,政商聯手必不可分,商界環保協會營運總監梁志峰表示協會將會以零碳約章為前提,推動不同入校計劃,為學校進行廢物審計及提供改善方案,以領導員方式在校減少食物浪費,希望學童能夠將減廢概念由小到大養成。另一方面,協會將推動可持續燃油,務求可以大大減少碳排放,綠化社會。

未來館與商界環保協會合作策劃館內展區以介紹循環經濟,讓訪客可從有關廢物丟棄的數據,進一步認識「七大零廢行動」,以助紓緩對地球的壓力。
未來館與商界環保協會合作策劃館內展區以介紹循環經濟,讓訪客可從有關廢物丟棄的數據,進一步認識「七大零廢行動」,以助紓緩對地球的壓力。

海塑基金會執行長鄺浩然對於可持續未來館的主題感到十分有教育意義,認為當中以穿著實驗袍觀看黑水虻如何為人類化解廚餘等的設施可以令學童對於保育有更深刻的印象,保育意義最有效為從小教育,未來館對於各種教學團體帶來重要影響。

除此之外,網購近年成為不少市民大眾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惟大家很多時候卻忽略了包裝對環境的影響。基於安全、衛生和美學原因,產品通常採用多層包裝,產品過度包裝已成為一個令人擔憂的課題。根據環境保護署2022年的統計資料,香港每天產生約2,400公噸紙及塑膠的包裝廢物,佔固體廢物總重量的22%。展覽就有關議題特設展覽區,讓參觀人士了解更多有關不同種類的包裝方式,並學習六個秘技,避免產品過度包裝。

另外未來館亦海塑基金會合作策劃「生物資源觀察室」,參觀人士可穿上實驗袍化身成科學家,觀察活生生的黑水虻幼蟲如何分解廚餘等,認識生物資源如何為人類化解各種環境挑戰。
另外未來館亦海塑基金會合作策劃「生物資源觀察室」,參觀人士可穿上實驗袍化身成科學家,觀察活生生的黑水虻幼蟲如何分解廚餘等,認識生物資源如何為人類化解各種環境挑戰。

環境保護署在2018年實施「廢電器電子產品生產者責任計劃(WPRS)」,於屯門環保園興建佔地三公頃的WEEE · PARK,專門處理和回收廢舊電器。現時計劃涵蓋十項電器產品,零售商必須為購買上述新電器的客戶提供免費回收服務。未來館亦與WEEE · PARK合作設置展區,以介紹不同廢棄電子產品的回收價值,以及不妥當處置電子廢物對環境和人類造成的傷害。

領展可持續未來館由即日起推出全新主題「再生地球–解構循環經濟」展覽,費用全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