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读懂中国的自贸区大战略

怎样读懂中国的自贸区大战略

【亚太日报讯】据新华国际报道,最新一次的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将目光聚焦自由贸易区战略,提出以对外开放的主动赢得经济发展的主动,赢得国际竞争的主动。那么问题来了,自贸区战略为何能赢得主动?建设自贸区网络这盘大棋,中国战略如何? 自贸区的概念,在国际上已经发展了多年,内容和形式都在不断变化。普遍认为有狭义和广义两种。狭义的就是在一国内部设立的特殊政策区,区内外国货物免税进口,取消配额管制、可发展离岸金融业务等,也就是“自由港”的加强版,知名的包括巴拿马科隆自贸区、德国汉堡自贸区、美国纽约1号对外贸易区等。上海自贸区也是这一类,不过功能更为复杂,也更现代。 广义的就是指经济体之间建立的货物、服务、资本自由流动的大市场,是一种全面的经贸协定,比如中澳、中韩自贸协定,中国-东盟自贸区、北美自由贸易区等。这次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所指的自贸区战略,主要还是侧重这一类。 对中国而言,建构自贸区网络是内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现在也到了必须抓紧去做的时候。向内看,中国经济总量全球第二,进出口贸易总额全球第一,外国储备世界第一,接收外商投资额世界第一,对外投资已是世界第三。中国发展到今天,几乎所有重要的商业领域都和世界有了深度关联。为自身和经贸伙伴的长久利益,中国必须优化其对外经济的关系网和价值链。 向外看,美国和欧洲已有了明晰的规划。美国提出“一体两翼”,以北美自贸区为主体,分别构建面向亚太和欧洲的超级自贸航母TPP和TTIP。欧洲和不少亚太国家积极回应。美国的目标也很明确:确保未来经贸规则继续体现美国优势,而且要先于新兴国家对未来全球贸易规则进行重塑。 新一届中央决策层履新以来,自贸区战略被摆在一个很高的位置。中国先是和冰岛、瑞士两个发达国家签署了自贸协定,将正式签署这类协定的国家扩大至12个,近来又相继实质性结束与韩国和澳大利亚的自贸谈判。中国与这些国家的贸易总额超过我国进出口总额的四分之一,应当说,双边领域的自贸战略总体进展不错。 更重要的是,中国已决心在更大范围内下一盘棋。本次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释放的一大信号,就是强调将自贸区战略与“一带一路”战略相嵌套,让二者交相辉映,彼此增益。 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说,要积极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商建自由贸易区。“一带一路”眼下多数新兴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总人口44亿,经济总量占全球的三分之一。可以想见,中国如果能和这些沿线国家建立自贸关系,同时继续强化与日韩、澳大利亚、美欧等重量级经济体的经贸联系,整个对外开放的格局必将为之一新。 另一方面,在APEC北京会议上,中国还努力推动“亚太自贸区”的概念,并将实际启动亚太自贸区写入了会议正式档。构建一个覆蓋亚太的综合性自贸区,除了少数国家略显迟疑外,大多数经济体回应积极。中国还提出推动中欧自贸区可行性研究,加快建立中日韩自贸区、中国-南部非洲关税同盟等主张。这些自贸区有点有线有面,从战略上讲,这不仅对中国发展有益,更是中国向亚太乃至全球提供的重大公共产品。换句话说,其他经贸伙伴完全可以搭乘中国经济的快车携手发展,中国也欢迎你们这样做。 在全球化2.0时代,中国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自贸区战略不是签订个互免关税协定这么简单,而是反映了一国在全球调配资源的能力和国际经贸规则制定的影响力。当下的中国需要的也不再是资本、技术的单向流入和简单的加工贸易,而是在资本、技术、市场、标准等领域与外部世界相互支撑、双向来往、深度互动。 自贸区网络建设得好,货物、资本、技术、资讯的流动就会更加顺畅,不仅会连带推动国内金融业、资讯工业和其他服务业的大发展大升级,即“以开放促改革”,也会使中国与其他国家和地区产生新的“化学反应”,进而改变周边外交与国际关系格局,为我们赢得更大的战略主动和发展空间。一句话,这步棋若下的好,满盘皆活。从国际经济治理的旁观者、跟随者到参与者、引领者,就从推进自贸区战略起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