捉得到的風疹

有時,手腳皮膚會起了一些腫起的紅塊,那紅腫的痕癢會令人愈抓癒癢,紅塊愈抓癒多,一陣子紅塊出現在某個位置,過數小時卻會轉到另一個位置,像「風」一樣,那其實就是風疹。徵狀像「風」,但只要掌握到風疹的特性和成因,你也可以「捕捉」到它。仁安醫院皮膚科專科醫生趙麗珊就談談這病的成因,教我們找出因由及預防方法,減少復發機會。

 

免疫失調的過敏反應
風疹,俗稱風癩,學名是蕁麻疹,是不會傳染的皮膚過敏症。趙醫生指出,「風疹是自身免疫系統的失調,令患者皮對致敏原產生過敏反應,皮膚的發炎細胞增加和積聚,令表皮的血管擴張,因此便出現紅腫、灼熱、痕癢等徵狀。」

趙醫生表示,風疹是很普遍的皮膚過敏症。「此症的特性是徵狀只持續很短的時間,大約數小時(一般在1日之內)或只於一個部位出現腫塊;同時紅塊沒有固定出現位置,亦不會留下疤痕。」

 

「捕捉」風疹要找致敏原
有些人吹風或冷氣後,風疹塊便出來了。風,可以是風疹其中一個成因,但趙醫生指出,「更多患者是由其他原因,如接觸的東西及食物引起,亦由於導致風疹的致敏原可以有很多種類,很多人也未必能確定引致發病的原因或致敏原。」

趙醫生談談風疹常見的致敏原,「食物,尤其是含有豐富蛋白質的海鮮,如蝦、龍蝦、雞蛋等,還有花生、奇異果等,以及含有防腐劑及人造色素的食物等,均是最常見的致敏因素。身體上受的壓力刺激,如襪子或裙、褲的橡筋、皮帶、手錶等壓着皮膚,也可引致風疹;在皮膚上產生的震動,如某些震動器材;藥物,如抗生素、止痛藥、某些中藥等;對冷感特別容易敏感,如接觸冰、寒風、冷氣等,也容易令手指尖、腳趾等出現過敏反應,而出現疹塊;身體的疾病,如紅斑狼瘡症、風濕性關節炎、跟血有關的疾病,如血癌等,或是過濾性病毒感染,也可導致風疹。」

要追蹤致敏原,趙醫生建議可做針刺測試或血液測試,來檢驗出身體對某些特定食物或物質,如花粉、塵蟎、豬肉、牛肉、羊肉、某些水果等的過敏反應。但她提醒,「有些人如吃了一頓飯後風疹發作,便將該頓飯所吃的東西均戒掉,這樣過分地戎口反而容易引致另一毛病——營養不良,這情況多出現於小朋友患者,所以其家長應須加以留意。針刺或血液測試亦未必完全可靠,我會建議患者可做食物紀錄,記下導致過敏的食物和東西,以及留意日常生活的致敏反應,便可適當地避免。」飲食方面,黃豆的異黃酮及經發酵後產生的化學物質,初步研究證明對風疹及皮膚敏感的徵狀有紓緩作用,患者可飲豆漿作為調理。

 

轉季要注意
香港沒有季節性的風疹發病高峰期,但趙醫生提提大家,轉季應需小心提防。「如踏入夏天,出汗多可引致風疹塊;或踏入冬季,寒冷、乾燥亦容易令風疹復發。濕度突然的轉變,易令皮膚產生過敏反應,應盡量令室內環境保持穩定,如使用冷暖空調或放濕機等。」有些人由於身體機能失衡,以往沒有風疹,但近年才發病,那可能是由於年齡漸長、休息不足、壓力等問題造成,只要保持身心健康,免疫系統自然得到平衡,是預防的法則。

 

嚴重須求醫
風疹塊快來快去,輕微的情況大都不藥而癒。但當病徵嚴重,便應立刻求醫。「如風疹發作頻密,或於身體多個部位出現紅疹塊,甚至是嘴唇、舌頭、喉嚨均有腫脹,便應求診,因為那可導致呼吸困難或休克,甚至有生命危險。此外,某些風疹的成因是由於身體的其他疾病引致,及早就醫有助患者找出病原。」

 

健康生活專題
(資料由客戶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