攔截可疑短訊防騙 未涵蓋WhatsApp漏洞現

通訊事務管理局辦公室將推出短訊發放人登記制度。
通訊事務管理局辦公室將推出短訊發放人登記制度。

通訊事務管理局辦公室將推出短訊發放人登記制度,率先在銀行業應用,屆時銀行經電訊商發出短訊時,先要經過核實和登記,其他模仿銀行的短訊將被攔截。不過,WhatsApp及其他社交應用程式,由於不是電訊服務,因此不包括在計劃中。有資訊科技界人士憂慮,因部分通訊軟件不是以電話號碼登記,騙徒仍有方法在他人帳戶行騙。有議員則建議當局加強分辨可疑交易。

通訊局:市民有懷疑可舉報

通訊事務管理局助理總監湛兆仁表示,由於銀行業經電訊商發出短訊數目較多,涉及金錢交易機會較大,所以先在銀行業推出。當局正設計登記名字格式等內容,至於會否考慮推展到銀行以外機構,則要視乎相關計劃的推行情況。至於WhatsApp,由於不是電訊服務,因此不包括在計劃中,但他指市民有懷疑可以向執法部門舉報,在發現網站存有詐騙內容時,電訊商便可攔截有關網站。

由通訊事務管理局辦公室、有關執法部門及電訊公司成立的小組,過往也曾推出不同措施,包括攔截以+852為首的虛假來電、連接網絡詐騙連結訊息,以及暫停與詐騙連結有關的懷疑本地流動電話號碼。此外,從上月開始,來自境外的+852電話,亦會有訊息及話音警告,提醒市民該號碼屬可疑來電。

非電話註冊 仍可被竊取帳戶

資訊科技商會榮譽會長方保僑預計,在有關系統實施後,通訊局將能夠大規模攔截未註冊的境外短訊,但騙徒的手法多變,加上部分通訊程式並非以電話號碼註冊登記,擔心騙徒仍可以竊取別人帳戶行騙,通訊商難以做到完全監管,他提醒市民最重要是提高警覺。

議員梁文廣則認為,除了攔截詐騙短訊之外,當局及業界亦應加強識別可疑交易的能力。

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副局長陳百里以署理局長的身份在立法會表示,為了幫助市民得知短訊發放者地址的真假,通訊辦已與電訊商、有關執法部門、銀行業等成立專責工作小組,就短訊發放人登記制度制訂技術方案及有關實行的詳情,最快希望年尾在銀行業試行。

湛兆仁表示,短訊發放人登記制度會先在銀行業推出。
湛兆仁表示,短訊發放人登記制度會先在銀行業推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