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食瘦身快?生酮168易墮膽結石陷阱

膽結石的飲食陷阱  吃多吃少皆有「中招」風險

膽結石的形成原因眾多,其中飲食習慣扮演著關鍵角色。許多人都知道,經常攝取高脂肪、高膽固醇的食物,容易導致膽結石的形成。但鮮為人知的是,進食間隔過長或攝取過少食物同樣會增加罹患膽結石的風險。一些人在追求減重瘦身的過程中,可能會採取不當的方法,例如過度減少飲食量或不吃早餐,期望快速達到目標。雖然這些做法在短期內可能帶來一些成效,但卻可能在不知不覺中提高了膽結石的發生率。

~

生酮飲食易患膽石

近年來出現了各種減重方法,如「生酮飲食」和「168間歇性斷食」,但這些方法並不適用於所有人。生酮飲食是通過限制碳水化合物攝取,同時增加脂肪攝取量,使身體改變能量來源,從依賴葡萄糖轉為依賴脂肪酸和酮體提供能量。然而,在避免碳水化合物時,生酮飲食者可能集中攝入高反式脂肪或飽和脂肪的食物,同時忽略攝取其他富含營養價值的食物,如水果、蔬菜和全穀物。這樣可能會增加膽固醇和飽和脂肪攝取,進而形成膽固醇結晶,增加膽結石的風險。

膽囊位於肝臟的後方,呈梨形囊袋狀,功能是儲存和濃縮肝分泌的膽汁。
膽囊位於肝臟的後方,呈梨形囊袋狀,功能是儲存和濃縮肝分泌的膽汁。
斷食空肚太久高危

而「168間歇性斷食」是指在一天的24小時中連續禁食16小時,其餘的8小時可以進食任何食物,目的是讓身體在飢餓狀態下降低血糖並減少胰島素分泌,刺激升糖素釋放,促進脂肪分解。然而,當攝取油脂食物時,肝臟會分泌膽汁來幫助消化和吸收食物中的油脂。如果突然大幅減少油脂攝取或進食量,肝臟仍然會繼續分泌膽汁,但由於食物量減少,膽汁無法充分利用,導致膽汁在膽囊中滯留的時間增加。這種情況下,滯留的膽汁會逐漸濃縮,膽固醇和其他物質的濃度增加,促進膽固醇結晶的形成,逐漸形成膽石。

~

生酮飲食會增加膽固醇和飽和脂肪攝取,增加膽結石的風險。
生酮飲食會增加膽固醇和飽和脂肪攝取,增加膽結石的風險。
食得太少都會形成膽結石

此外,攝取過少的食物也會影響膽囊的正常收縮功能,使得膽汁難以順利排出,可能增加結石的機會。在追求健康體重的同時,也應該注意不要過度節食或忽略任何一餐。透過維持規律的進食時間、均衡飲食和適度運動,才能真正實現健康瘦身的目標,同時降低罹患膽結石的風險。

攝取過少的食物會影響膽囊的正常收縮功能,滯留的膽汁會逐漸濃縮形成膽結石。
攝取過少的食物會影響膽囊的正常收縮功能,滯留的膽汁會逐漸濃縮形成膽結石

~

延伸閱讀: 減唔到肥?可能是你的肝臟問題!3個最有效的排毒方法!

~

膽結石疼痛誤以為胃痛

膽結石患者可能會有劇烈的腹痛,特別是在攝取高脂肪食物後,這種疼痛可能會蔓延至背部或右肩膀。除了腹痛外,膽結石有時還會引起消化系統的問題,例如噁心、嘔吐、腹部脹氣和消化不良等症狀。由於部分患者的不適感集中在上腹部,他們可能會誤以為是胃痛而自行服用止痛藥,這種做法不僅無法緩解症狀,反而可能延誤了及時診斷和治療的機會。

~

膽囊切除手術
膽囊切除手術

~

診治膽結石

當出現與膽結石相關的症狀時,建議盡快尋求醫生的診治。醫生通常會根據患者的痛楚特徵進行評估,並利用超聲波檢查膽囊,確認是否有結石,並觀察膽管和膽囊是否有膨脹和發炎的情況。此外,磁力共振掃描是一種更精確的影像檢查方法,可以更細緻地評估膽管內是否有膽石阻塞的情況。如果患者的膽石能夠順利通過膽管排出,腹痛通常只會持續一段短時間。然而,如果疼痛頻繁發作、持續時間長且無法緩解,或伴隨發燒和細菌感染的跡象,可能需要考慮手術治療。這種情況下,醫生通常會建議進行手術切除膽囊,以徹底解決膽結石的問題。

~

外科專科醫生 吳家健醫生
外科專科醫生 吳家健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