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瘦10公斤!肝腫瘤如手球大 免疫組合療法挽救末期肝癌

今年66歲的洪先生,6年前因身體莫名疲憊、3個月內體重減輕10公斤,檢查確診為肝癌,隨即動手術摘除14公分、手球大的肝腫瘤,本以為從此健康;不料3年後肝癌竟復發,陸續接受栓塞等治療仍不見效,甚至轉移至骨頭和肺部,也因藥物副作用而痛苦不堪,直到醫師建議免疫組合療法,才逐漸讓病情獲得控制。

肝癌是台灣人的「國病」,長久以來位居十大癌症死因第二位,僅次於肺癌。衛生福利部公布的資料顯示,民國108年共有7,881人因肝癌死亡,平均每小時就有一人被肝癌奪走生命。

肝癌居國人好發癌症第4名

台灣肝癌醫學會理事長林錫銘醫師表示,肝癌居國人好發癌症第4名,好發於45至65歲,男性為女性2倍。造成台灣人肝癌盛行的原因,最主要是B型肝炎(約佔7成),其次為C型肝炎、肥胖和代謝症候群、酗酒、以及食用含黃麴毒素的發霉穀物及其製品等。

由於肝臟是沉默的器官,肝癌初期幾乎沒有症狀、不易察覺,當出現疲倦、食慾不振、體重減輕、發燒、腹部腫脹、肌膚和眼睛變黃(黃疸)等症狀時,往往已是晚期肝癌。林錫銘醫師表示,晚期肝癌的治療武器有限,目前以標靶藥物治療為首選,但反應率偏低且副作用大,平均存活期不到一年;相較之下,免疫組合療法則有較佳的明顯效果,有助延長平均存活期且副作用較低。

免疫組合療法提升反應率

台灣肝癌醫學會常務理事黃怡翔醫師表示,免疫療法單獨使用的效果有限,兩種免疫治療藥物併用,醫界擔心有提高免疫風暴的風險;。

一份針對晚期肝癌一線治療患者進行的跨國性研究顯示,免疫治療搭配抗血管新生標靶藥能提升腫瘤反應率達近3成,是一線傳統標靶治療的2-3倍,且近9成病友保持6個月疾病不惡化,近1年生活品質不惡化,突破近11年來晚期肝癌一線治療的瓶頸,成果優異接連獲得美國FDA和我國衛福部核准,美國腫瘤醫學會也大力推薦,將其列為晚期肝癌的優先治療對策之一。

黃怡翔說明,腫瘤細胞有多種的存活機轉,藉新生不良的血管竊取養分便是其一,而免疫治療在抗血管新生標靶藥物的幫忙下,能夠有效維持腫瘤微環境,幫助免疫細胞正確辨識癌細胞,進而殺死癌細胞。另外,晚期肝癌的治療就像打棒球,當先發投手越強、撐的局數越多,贏得勝利的機會自然較高,因此臨床普遍認為免疫組合療法的使用應趁早。

適用無腹水、無黃疸的晚期肝癌患者

收治洪先生的桃園長庚醫院腫瘤科楊展庚醫師表示,洪先生復發後,先接受局部栓塞治療,但效果不彰,2-3個月後二度復發;隨後接受其他治療,初期有效,但拉肚子、皮膚癢、上吐下瀉等副作用,治療4個月左右就三度復發,甚至出現肺部與骨頭轉移;所幸他並沒有黃疸、腹水,改用免疫組合療法,才讓癌細胞獲得控制。

免疫組合療法需要自費,一次療程約10幾萬,約3週施打一次,若有果效,約施打1至2年才能停藥;而該療程的使用條件為無腹水、無黃疸,肝功能尚佳的晚期肝癌患者,約有5成患者適用。

(記者畢翠絲/台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