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線電視競爭力將大跌

消息指有線新聞裁40人,當中最受歡迎的「新聞刺針」全組遭解僱,中國組全組辭職,而中國組主管證實請辭。單純商業競爭觀點,有線此舉實屬不智
消息指有線新聞裁40人,當中最受歡迎的「新聞刺針」全組遭解僱,中國組全組辭職,而中國組主管證實請辭。單純商業競爭觀點,有線此舉實屬不智

消息指有線新聞裁40人,當中最受歡迎的「新聞刺針」全組遭解僱,中國組全組辭職,而中國組主管證實請辭。

單純商業競爭觀點,有線此舉實屬不智。

回顧有線發展,93年創台後,直至2001年首次賺錢,成功轉虧為盈,期間主要靠收費電視業務,佔絕大比例(逾8成)收入,多頻道與球賽(134條曾為全港電視台之冠)是有線吸引顧客的地方,可是隨著市場競爭激烈,自然分工之下,加上Now的崛起,其多頻道優勢早變得可有可無。更重要的是,自2001年首次賺錢起,有線卻持續祭出了「縮皮」政策,當年吳天海就答記者「內容投資並不是集團的主要核心業務,故今年將會盡量縮減這方面的投資」,後來大家有目共睹,球賽轉播市場被侵食後,有線其他內容也就愈做愈弱。

2002年世界盃在有線,四大天王黎明亦有現身宣傳 (Photo by Antony Dickson/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via Getty Images)
2002年世界盃在有線,四大天王黎明亦有現身宣傳 (Photo by Antony Dickson/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via Getty Images)

多頻道優勢早已不再

2014年有線改變策略拒絕高價搶奪足球播影權後,成果雖然立竿見影,虧損大減,但「縮皮」思路連貫,在內容製作和轉購上,多年來未見驚喜,到2019年英超獨家播映權都被電盈奪得,對香港傳統球迷來說有如壽終正寢。

時下網絡串流平台大行其道,正常一間電視台缺乏內容,應該好快玩完,然而有線卻憑藉新聞部走進了更Ab-hoc的市場,就是獨步業界的新聞資訊,很多人會因為睇新聞要幫襯有線。

事實上有線本來早就是全亞洲首個24小時新聞台,近10年很早行網絡直播,每天不停直播新聞現場、記者會等,雖然盈利模式未見明朗,但有線這方面內容在Ab-hoc市場當中,在疫情大環境難再有國際體育競技比賽轉播之下,新聞此一核心業務,是今天很多人仍會安裝有線的原因。去年社會動盪,有網媒更因為市民對新聞資訊的渴求而彈起,有平台參考有線而擴軍,可見「賣新聞」不是沒市場。

消息指有線新聞裁40人,當中最受歡迎的「新聞刺針」全組遭解僱。是日有線內部圖片,員工要求交代解僱詳情
消息指有線新聞裁40人,當中最受歡迎的「新聞刺針」全組遭解僱。是日有線內部圖片,員工要求交代解僱詳情

而且,網上串流新聞頻道,很明顯是下一波串流平台即將反攻傳統新聞的潮流,筆者已不下一次聽過有預測Netflix這類平台「遲早會報埋新聞」,只欠一個團隊而已,那麼有線在此時將近年市場自然分工下的唯一優勢----新聞部整頓(最看重的是商譽/公信力),會不會陷入壯士自斷雙臂的情況?

為什麼叫自然分工呢?如上所述,有線多頻道優勢早已不存在,換成TVB裁走新聞部,觀眾尚且還可以睇《香港愛情故事》等劇集,而黃Viu藍Viu,前有外購的《鬼滅之刃》,後有《全民造星》,而這些都不是有線所擁有的,有線能夠引人安裝的主要原因,十居其九都是睇新聞,不同政見的觀眾同告受落相當難得,而其中國組新聞在華南市場也是享負盛名。

貫徹「縮皮」放棄優勢

疫情下,百業蕭條,傳媒是否步入寒冬,那要看經營而定,Netflix也是收費媒體,有線也是收費媒體,只要有內容,觀眾肯買就不是寒冬。永升入主後,早前集團主席邱達昌在業績公告表示,將來會拓展大灣區新興市場;那麼隨部分年輕港人北上就業,大灣區資訊市場自然是藍海;過去多年與其容忍內地盜看,有線再力攻內地市場其實大有可為,而新世界發展主席鄭家純旗下本來就少了一個傳媒王國,如果出師前單純因為貫徹「縮皮」而放棄新聞優勢,打擊軍心,似乎並不是太合爭商業原則。

市場可以很殘酷,九倉「斷水」是商業決定,但一盤生意,像古時戰死沙場的將領,如果不是死在市場,應該不會甘心。

===============

精選資訊網站「中環街市」 臉書粉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