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議員倡效法澳門輸入外勞 當局稱正檢視建造運輸人力

立法會辯論輸入外勞,提出議案的自由黨邵家輝表示,通關後業界希望重開店舖,但由於人手不足而未能成事,期望效法澳門,引入即日往返的外勞,相信既可以補充本地人手,亦不會對住屋構成壓力。他又建議外勞工資與本地勞工看齊,確保僱主優先聘用本地勞工,輸入外勞亦可設簽證期限及配額。 經民聯林健鋒指出,預計未來會有排山倒海的大型基建工程,政府與私人發展商經常鬥搶工人,如果情況惡化,再多鴻圖大計亦只會淪為空談,期望特區政府借鏡澳門和新加坡的經驗輸入外勞,不應視外勞為洪水猛獸,他亦贊成參照澳門即日往返模式輸入外勞。 工聯會梁子穎則反對放寬輸入外勞,他指出本港有近400萬勞動人口,有工無人做的其中一個原因是公屋申請入息限額太低,申請人無奈要轉做散工或兼職,將收入控制在公屋申請限額之內;另外交通費過高、工時過長等,亦阻礙工人加入勞動市場。 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孫玉菡表示,按照政府在上一輪人力資源推算結果,本港的勞動力會在2020至2022年達到峰值,之後長期呈下降趨勢,當局推算本地人力供應在2022至2027年,平均每年會下跌0.6%,預料到2027年整體會欠17萬勞動人口,當中以教育水平較低的勞動人口,人手短缺情況尤為明顯。 孫玉菡強調,政府會在保障本地就業優先的大前提下,容許適度有規範增加輸入勞工,發展局和運輸及物流局正檢視建造業及運輸業人力情況,目標在本年中或之前,交代評估及提出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