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食五月糉,寒衣未入櫳

香港較早前受到清勁偏東氣流影響,天氣較以往同時期為稍涼;因此,「未食五月糉,寒衣未入櫳」這句諺語似乎有其意義,意指如端午節尚未來到,我們通常不能正式暫別寒衣,而將它們放進樟木櫳作較長時期封存。

為了方便說明,本文以攝氏23度(即溫暖水平下限)氣溫定義寒衣能正式給收起之氣溫下限。綜觀過去五十年(1967-2016)資料(參看附圖),香港於每年端午節前一個月(即三十天)內,出現稍涼天氣(即氣溫低於溫暖水平下限)的年份數目為近七成,而於這段時間內錄得稍涼天氣達五天或以上的年份更有近四成,足見「未食五月糉,寒衣未入櫳」這句諺語不無道理。

圖:香港於過去五十年(1967-2016)端午節前三十天內出現稍涼天氣的百分比

儘管如此,由於端午節的日子乃以農曆計算,並予定義為每年之五月初五日;因此,每年端午節坐落的西曆日子皆不盡相同。例如,於過去五十年間,有86%(即近九成)之端午節坐落於六月份,而餘下14%(即約一成)之端午節落於五月份。當中,最早之端午節為5月28日,而最遲之端午節則為6月25日。可見,由於最早及最遲的端午節所對應之西曆日子相差近一個月;因此,於此期間所出現之天氣變化可以是相當大:由五月末出現之較涼天氣,以至六月末出現之酷熱天氣也是端午節「未食五月糉」之前可能出現之天氣情況。

氣候上言,五月仍處春季,大陸氣流南下的機會仍存在。另一方面,縱然六月已踏入夏季,大陸氣流未必能像冬季或春季般壓倒性盤踞華南,但其與海洋氣流於華南踫撞的機會卻不時存在。因此,如較涼的氣流偶爾成功擊退較暖氣流,及以較強偏東、甚至東北風的模式影響華南時,無論我們是否已吃五月糉,六月份出現稍涼之天氣也是不足為奇。

文:Joe L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