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港接獲3宗深偽詐騙個案 有騙徒假冒首席財務官成功騙款2億

【on.cc東網專訊】本港今年首季涉及深度偽造的詐騙事件數目按年增幅達10倍,為亞太地區增長最高的地區之一。當中,香港金融科技行業涉及的深度偽造身分欺詐率為亞太地區最高,市民擔心不法分子利用深度偽造技術製造仿真度頗高的面貌和聲音成功進行詐騙,令人防不勝防。議員譚岳衡今日(26日)向保安局提出書面質詢,就過去3年涉及深度偽造技術進行詐騙的活動的舉報及檢控個案,獲當局回覆指自2023年有統計以來,共接獲3宗相關案件,最大一宗個案損失金額達2億港元。

執法部門自2023年就此類騙案作分項紀錄統計,截至今年5月31日,共接獲三宗與深偽技術相關的案件,分別於2023年8月、今年1月及5月發生;第一宗已成功破案,其餘兩宗仍在調查中。

首宗個案為一個本地詐騙集團,涉嫌在2022年9月至2023年7月期間盜用他人身分,利用人工智能換臉程式,於網上向財務公司申請貸款,涉款20萬港元,執法部門於同年8月共拘捕九人,包括一名集團主腦,涉嫌干犯「串謀欺詐」罪,是首次偵破人工智能換臉案。

第二宗個案發生在今年1月底,執法部門接獲一宗利用深偽技術預先錄製影片進行視像會議的欺詐案。報案人收到假冒其英國總公司首席財務官的釣魚訊息,聲稱要進行機密交易,邀請報案人進行多人視像會議,報案人最終按指示授權轉帳至5個本地銀行帳戶,涉及損失約2億港元。經調查後,相信騙徒先下載被偽冒職員的網上公開影片及聲音,再利用深偽技術製作預錄的視像會議。由於是預錄影片,報案人與對方其實並無對話互動。騙徒向報案人下達命令後藉詞掛線,再以即時通訊軟件繼續指示轉帳,相關個案的調查仍然進行中。

第三宗個案發生在今年5月20日,有跨國貿易公司職員收到偽冒為英國總公司首席財務官的WhatsApp訊息,並進行近30分鐘的視像會議,期間「假上司」指示職員將近400萬港元轉款至一個本地戶口。調查後相信疑犯以網上公開資料作素材,配合深偽技術將影片內容篡改,再於視像會議中播放,以誘騙受害人進行轉款,案件正進行調查。

 

至於有關發現或接獲舉報網上深偽片段的數字,自獨立統計以來於網上發現及接獲舉報共21條假冒政府官員或知名人士的深偽片段,其中兩宗由主動偵查發現,19宗為市民舉報。應執法部門要求,相關網上或社交媒體平台已把該21條片下架,防止市民受騙。

延伸閱讀:鄧炳強:截至今年5月底共接獲3宗Deepfake案件

【更多即時新聞詳情請上東網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