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肺炎】這3種病都會令人咳!醫生教你怎樣分肺炎、肺癌和流感

正值肺炎敏感時期,聽到數下咳聲已令人聞風喪膽 。不過,常見如咳嗽、有痰等下呼吸道症狀,除了可能是感染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亦可能是流感、甚至肺癌的警號。以下將為大家分享三者的症狀和主要分別,讓大家及早防備。 肺炎 常見的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疾病,可以由細菌或病毒感染,甚至因化學性、物理性的物質刺激而令肺部組織出現發炎現象。 常見症狀(以下呼吸道感染症狀為主): - 咳嗽, 可咳出綠色、黃色或帶有血絲的痰 - 發燒、出汗 、發冷 - 呼吸困難 - 全身乏力 - 胸腔不適,尤其深呼吸或咳嗽時有尖銳或刺痛的感覺 - 嚴重時可導致胸腔積液、積膿,呼吸及循環衰竭,敗血症,甚至死亡

流感 季節性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致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一般於1至3月和7、8月較為流行。雖然流感患者通常會於2至7天內自行痊癒,但免疫力較低或長者患者一旦染上流感,隨時會演變為嚴重的疾病,如出現支氣管炎或肺炎等併發症,甚至死亡。以上呼吸道感染症狀為主,如鼻塞、噴啑、流鼻涕等。 常見症狀(以上呼吸道感染症狀為主): - 打噴嚏、流鼻水、鼻塞 - 喉嚨痛、咳嗽、有痰 - 發燒、出汗 、發冷 - 肌肉痛、疲倦和頭痛

肺癌 肺癌跟肺炎、流感好像扯不上關係,但曾有病人久咳未癒求醫,原以爲只是普通流感,怎料確診末期肺癌。肺癌這個第一位癌症殺手病徵並不明顯,令人防不勝防,症狀以乾咳為主,痰或帶血絲,伴隨體重下降、食慾不振等全身性症狀。 眾所周知,除了吸煙會增加患肺癌風險,基因變異也是引致肺癌的另一主因,約5成的非小細胞肺癌便由致癌基因突變所致,例如近年便有不少屬於EGFR「表皮生長因子受體」基因變異的肺腺癌,患者更以無吸煙習慣的女性居多。 常見症狀: - 乾咳、咳血、呼吸困難 - 體重下降、食慾不振 - 胸悶、胸痛、聲音嘶啞、吞嚥困難、頸部淋巴結腫大

打針降低風險 要減低患流感風險,最簡單的方法是注射季節性流感疫苗。另外,由肺炎鏈球菌引致的肺炎亦可靠注射疫苗預防。不過,由於肺炎鏈球菌疫苗為細菌抗體,並不能對抗病毒,包括現時流行的新型冠狀病毒。即使如此,接種流感疫苗和肺炎鏈球菌疫苗亦能夠減低因免疫系統減弱而誘發的細菌或病毒感染,減少併發症的發生。

雖然出現以上症狀未必代表感染武漢肺炎,但無論普通肺炎、流感、甚至肺癌皆需要適時的治療。一旦發現以上警號,應盡早求醫,切勿胡亂猜度病情。 Text/ 黃永政醫生 Edit/ Ada Lee Image/ Pixabay, unsplash, giphy, instagram 黃永政醫生 呼吸系統科專科醫生,近年致力推廣氣管內視鏡超聲波及支氣管內單向活瓣等臨床應用,希望透過及早診斷,提升患者治癒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