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國觀察:學生與紅衫軍的潛在結盟,能否改變一個深層不公的國家?

【編者按】:連月來,泰國的街頭運動不斷升温,並最終在政府宣布的緊急狀態下產生了更大規模的街頭衝突。泰國年輕人為何向王室、政府和軍方挑戰?這一切又和過去20年乃至更久的泰國歷史有何勾連?《端傳媒》2019年曾採訪泰國年輕一代的社運人士Pai,講述泰國社運青年的故事。上週,我們觸及了曼谷示威的現場。本文則是對泰國社會學者Saowanee T. Alexander的訪談,圍繞着十年前的泰國「紅衫軍」運動,理解今天青年人為何走上街頭。

Saowanee T. Alexanderz 是烏汶叻差他尼大學( Ubon Ratchathani University)人文學院社會語言學的助理教授。她的研究關注語言和政治的關係、以及普通紅衫軍(ordinary redshirts)的政治參與。

對Saowanee的採訪發生在特殊的歷史和輿論環境下——六月至今,轟轟烈烈的學運與曼谷的年輕人吸引了絕大多數國際關注,他們藉助流行文化符號,將抗議從遊戲式的「奶茶聯盟」一步步推向高潮。但泰國並不只有曼谷。在年輕人的憤怒背後,埋藏着更悠久的一條反對線索,那就是在泰東北(Isan)擁有強大群眾基礎、被視為「愚蠢、貧窮、被操縱」的紅衫軍。

泰國農村社會在國家工業化、現代化發展進程中,長期處於政治和經濟弱勢。自1990年代開啟半民主化進程以來,農村在選舉政治下的影響力日益被重視。1997年憲法的出台強化了政黨選舉制度,而新興成立的泰愛泰黨,在他信(Thaksin Shinawatra)的領導下以多項傾斜農村的政策為綱領,向農村地區廣拉選票,在2001年的大選中大獲全勝。上任後,他信實施「30銖看百病」全民醫療、「鄉村百萬基金」、「暫緩農村家庭債務償還」、「一鄉一產品」等政策,讓普通民眾享受到實在利益。動員了廣大農村地區選民的政治意識,自此他信與民主選舉深深捆綁,獲得了極高威望,最終在第二次大選成功連任,創造了泰國政治史上的第一次總理任職期滿且連任的奇蹟。

2006年,他信被政變後流亡海外。作為他信兩次選舉成功的重要票倉的農村,以「紅衫軍」的形式登上歷史舞台。他們把軍事政變推翻他信政府視為對民眾選舉權的侵犯。抗議非民主與不公正的現狀。在他信盟友的領導下,紅衫軍一直堅持為他信的回歸鼓與呼。2010年,他們的抗議在曼谷被強力驅散,曾經的領袖要麼被監禁,要麼流亡,普通人被嚴密監視。「紅衫軍」在泰國社會成為了一個被污名化的敏感詞彙,其聲音似乎在公眾的視野裏消失了。



-----------

閱讀餘下全文,需要您的小額支持,讓優質內容可以自食其力。

暢讀全站所有好內容?每月只需一餐飯的錢,好新聞,並不貴。

支持我們,請成為付費會員。馬上 點擊 ,與端傳媒站得更近。

原文鏈接:https://theinitium.com/article/20201021-international-thai-social-movements/

端傳媒:https://theinitium.com/misc/abou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