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衣商會指業內有意輸入外勞 美髮美容業稱要計成本

涵蓋26個行業的優化補充勞工計劃下星期一起接受申請,髮型師是其中一個涉及的工種。香港美髮美容業商會理事長許迪生表示,現時全港有3000多間髮型屋,普遍都缺人手,以洗頭和染髮職員的需求較大。他認為優化補充勞工計劃有助紓緩行業人手壓力,但輸入外勞要計及住宿等成本,能否一步到位解決人手問題仍待觀望。他又提到,外勞如果來自大灣區、可講廣東話會較有優勢,但如果只能以普通話溝通,顧客或會有少許抗拒。 許迪生在本台節目《千禧年代》又指出,髮型屋面對新人不願意入行的問題,疫情下不少髮型師改以「自由工作者」形式工作亦有影響,長期請不到人令行業要加薪招聘,成本最終要轉嫁消費者。他認為優化補充勞工計劃的手續,包括需先進行4星期本地招聘,會影響行業參與計劃的動機,希望當局檢討。 香港洗衣商會主席周漢強在同一節目表示,行業如果出高價仍有機會聘請到本地工人,但會削弱競爭力,洗衣場工作環境酷熱辛苦,勞動力大,年輕人較少願意入行。優化計劃容許洗衣工人及整熨工輸入外勞,周漢強表示,不少業內人士有意申請,他說業界普遍缺3至4成人手,絕大部分都是這兩個工種。 周漢強又指,疫情期間令食肆檯布清洗、酒店床單洗滌的訂單減少,洗衣行業出現萎縮,但目前已回復疫情前8成生意,不過人手不足令工場有2成機器停運,當酒店業請夠人恢復100%房間營運,洗衣場亦要有足夠人手應付訂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