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委會|牙醫質素參差 本地箍牙療程需北上磨牙

本港人口老化,牙科服務需求龐大,公營牙科服務嚴重不足,市面私營的牙科服務收費不菲,不少市民選擇「北上睇牙」,但內地對牙科服務的監管制度與本港不同,消費者決定到內地接受服務前,亦應先了解清楚當中的細節,小心衡量判斷。

睇牙不應純粹考慮收費

消費者委員會表示,不時接獲有關牙科服務的投訴,今年首5個月共接獲51宗投訴,提醒業界要嚴控專業水平和治療質素;同時,亦應切忌過量招收客戶,致未能適時安排診療檔期,耽誤治療的時機,或因提供的診治時間不足,令服務質素下降。又提醒向消費者,牙科服務是一項專業的醫學治療,選定牙醫前應考慮其專業資格及口碑,不應純粹考慮收費,甚至光顧未經註冊的牙醫,萬一療程出現問題,除了損失金錢及時間外,更可能要不斷承受痛楚,影響日常生活,甚至可能會對牙齒造成永久損害,更難以追究責任。

個案一:本地箍牙療程需北上磨牙

投訴人到 A 商戶自設的牙科中心進行一個包括 18 套牙套、收費約2.3元的箍牙療程,並需要先進行磨牙程序。後來投訴人獲商戶通知,指沒有本地診所有空檔為他磨牙,建議投訴人改往深圳診所處理。投訴人曾經要求退款,但在商戶的游說下接受到深圳磨牙。開始箍牙療程後,投訴人於使用第 8 套牙套時發現並不能緊貼牙齒,於是向商戶投訴並要求退款。拒絕退款的商戶再提供另一箍牙方案,惟投訴人認為新方案的預期效果與原定方案相差甚遠,堅持要求商戶退回餘下牙套及固定器的費用,但職員堅持一旦開始療程便不可退款, 投訴人最終選擇向消委會投訴。經消委會再三介入及調停後,A 商戶最終與投訴人達成和解,同意退款約8,000元及終止療程。

個案二:種牙牙樁打歪治療逾30次沒改善

投訴人到 B 牙醫診所花費共3.8萬元分別進行種牙及杜牙根療程。約兩年後出現牙痛及發炎情況,因此再到該診所治療,惟牙醫跟進及治療多達32次後,仍未能有效根治問題。投訴人於是到另一診所檢查,該牙醫表示牙樁的形狀可明顯從牙肉邊沿看得到,認為B牙醫診所的醫生打歪了牙樁,未能正確固定於牙骨,造成痛楚及發炎情況,嚴重影響工作及日常生活,投訴人質疑牙醫的專業水平,於是向牙醫管理委員會投訴,並同時就退款問題尋求消委會協助。

經消委會介入及調停後,B牙醫診所表示扣除成本後可退回約1萬元。投訴人不接受方案,並指需額外付費處理牙齒問題。最終B診所願意退回 1.5萬元,投訴人亦接受安排。

個案三:90歲老翁假牙尺寸過大致疼痛

90 多歲的投訴人到 C 牙科中心造假牙,7,000元的療程包括先製作牙模以及臨時上、下顎假牙,中心亦要求投訴人另外預付7,000元作為正式假牙的費用。投訴人於試牙模時發現上顎假牙過大,嘴唇未能合上,並即時向醫生反映,惟及後收到臨時假牙時,上顎假牙的尺寸依然過大。即使經過中心多次打磨調整仍不穩固,須以膠水固定位置,亦令投訴人的上顎紅腫及疼痛。因投訴人需要輪椅代步,每次來回中心治療都頗為吃力,而且對該牙醫失去信心,於是尋求消委會協助,要求中心退回上顎的臨時及正式假牙費用。

C牙科中心向消委會解釋指,投訴人於造假牙前的一個月脫了 10 隻牙齒,牙床一般需要經過36個月的收縮期才能夠穩定,未穩定期間戴臨時假牙感到寬鬆是正常的,同時建議投訴人可待牙床堅實後再配製正式假牙。中心最初只願意退回3,500元,經消委會再三調停後最終同意退回投訴人已繳付的7,000元,事件得以解決。

消委會提醒尋找牙科服務時切忌只考慮價格,應多考慮商譽及其療程方案,同時應留意以下事項:

  •  應光顧註冊牙醫,可於香港牙醫管理委員會的網頁查閱本地註冊牙醫名單。委員會按法例為牙醫及牙齒衞生員進行註冊及規管。消費者如遇上懷疑有違反專業操守的情況,亦可向委員會投訴

  • 如選擇於本地接受服務,可參考自身及親友的經驗,仔細考慮牙醫的經驗和口碑。選定牙醫後可主動詢問治療步驟及所需費用,同時亦需留意應診費、照X光費及藥費等是否屬分開收費的項目,於療程前確認有沒有額外收費。療程後亦要保留所有收據及療程紀錄,以作憑據

  • 如選擇於內地接受服務,消費者需留意內地有關牙科服務的監管制度與香港有別,但內地口腔科專業的規管亦受國家、各省市及地方的衞生健康委員會/衞生健康局的嚴格監管。如出現事故或糾紛,消費者可向內地衞生行政部門按機制作出投訴

  • 為保障牙齒健康,消費者應養成良好的護齒習慣:除了日常口腔清潔外,亦可定期找牙醫洗牙及檢查牙齒,若發現蛀牙或牙周病等問題,應及早根

原文刊登於 AM730 https://frontenduat.am730.com.hk/本地/消委會-牙醫質素參差-本地箍牙療程需北上磨牙-/461856?utm_source=yahoorss&utm_medium=referr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