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府檢測日本食品開支約1000萬元 議員批日本不負責任

港府檢測日本食品開支約1000萬元 議員批日本不負責任

【Now新聞台】日本正在排放第二輪核污水,港府透露近月檢測日本進口食品開支約1000萬元。有立法會議員批評日本不負責任要香港社會埋單,以及要求港府補貼漁民。

港府8月23日開始對日本10個都縣實施進口禁令,直至上周五,有7宗懷疑違反禁令個案,大多數都是沒有附帶輻射證明書,有1宗是進口了被禁的宮城縣海膽,跟其他日本進口食品一樣,全部輻射沒有超標。

有立法會議員關注檢測加重政府開支。

立法會議員(九龍東)鄧家彪:「我們經常說污者自付、生產者責任制,日本不負責任的做法,令香港政府、香港社會埋了這張單花了多少錢?」

環境及生態局局長謝展寰:「買儀器我們花了600萬元,另外常用檢測(人手)方面是380萬元,將來檢測方面所需人手,現時看是可以在部門日常工作吸納,現階段給我們的負擔不算太大 。」

立法會議員(選舉委員會)陳凱欣:「水是會流,魚是會游,現時只是針對驗日本那些,如果牠們游了別的地方,我們都要檢測。」

環境及生態局局長謝展寰:「為何我們禁10個都縣,因為我們之前都做了評估,因為它在福島排,福島一定濃度最高,流出時已不斷擴散,從風險管理角度來看都是足夠。」

有漁民抗議生計受核污水影響,有議員要求港府補貼漁民。

立法會議員(漁農界)何俊賢:「牙帶在香港東北面那些都由15元下降至9元,我們管不到日本,本地我們要做甚麼?」

環境及生態局局長謝展寰:「我們所說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如何令香港業界更加壯大,我們的基金是可以協助的,有甚麼救急扶危的基金可以協助,需要建立品牌、聲譽,我們一樣可以商討。」

政府指,實施進口禁令約40日內,入口了2230批次日本食品,跟去年同期相若,每日平均抽檢約150個樣本,其餘全數都有用手持儀器驗輻射量,清關時間約3小時,跟以前相若,機場有向進口商提供冷凍倉防止食物變壞。

#要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