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訊發送人登記制下周四電訊業先行 短訊以「#」號開首方便識別

【Now新聞台】通訊辦下周四起,在電訊業實施短訊發送人登記制,獲認證的電訊商發出短訊時會以「#」號作開首,讓市民辨別發送人身份。

市民下周四起,有機會收到以「#」號開首的登記名稱發出的短訊防止電騙,到底有否提示作用呢?

陳小姐:「都有用,若果一看就知道原來這個是真的,這樣都可以。因為現在很多都是假的,之前經常收到很多不同電話說自己來自哪間公司,你自己都分不到真偽。」

譚小姐:「我覺得有點不足夠,有沒有甚麼方法可以做到這回事?限制到WeChat以及WhatsApp、哪些戶口登記?」

想法是美好,但現實就是殘酷,短訊發送人登記制不包括WhatsApp、WeChat等通訊軟件。

在登記制下,參與的公司或機構須向通訊辦登記成為「已獲認證的發送人」,其後在發短訊予用戶時就可以「#」號開頭,讓市民識別短訊發送人身份,首先會涵蓋的是電訊業。

已登記的發送人會以「#」號開首,未登記但名稱中有「#」號的話,就會被自動攔截。不過,不是所有沒有登記的短訊都會被攔截,一些名字相似、沒有「#」號的假冒短訊,市民都是有機會收到。

市民可透過通訊辦網站,查閱首批參與登記制的電訊供應商名單,當中有23間,包括香港移動通訊、HKT、和記電話等,通訊辦會給予四個月過渡期已登記的電訊商更換發送短訊的平台,至於其他無登記的電訊商隨時可以加入。

通訊辦稱,會審視登記制實施情況,再與其他界別商討,暫時預計銀行業明年第一季可參加。

#要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