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部分人才來港後無工作開空殼公司 議員:應如公屋般打濫

【on.cc東網專訊】政府在2022年底起推出多項人才入境措施,截至2024年5月底,各項輸入人才計劃共收到逾30萬宗申請,其中近19萬宗獲批,立法會人力事務委員會今(24日)討論有關事宜,有議員質疑已經引入的人才主要來自內地,其他國家的人才比較少,更有議員指人才計劃應如打擊濫用公屋一樣「打濫」。

政府指經各項人才入境計劃抵港的人才接近13萬人,超越人才工作3年合共引入10.5萬名人才的目標,而勞工及福利局早前向經由高才通計劃簽證來港超過6個月的人才進行調查,結果顯示其中54%的到港人才已在香港成功就業,主要投身金融、創新及資訊科技和商貿等行業,他們的薪酬普遍比香港一般薪酬高,每月收入中位數約 5萬港元,其中四分之一每月收入10萬港元或以上,10%每月收入 20萬港元或以上。以調查結果為基礎推算,2023年已抵港的高才通計劃人才可為香港帶來每年約340億港元的直接經濟貢獻,相當於本地生產總值約1.2%。

至於「補充勞工優化計劃」,政府指優化計劃自推出至2024年5月31日共接獲超過4,800宗申請,涉及申請輸入約45,600名勞工;獲批的申請有近1,600宗,涉及11,500多名輸入勞工。其餘約3,200宗正在處理的申請當中,約600宗已展開或完成本地招聘,預計可於兩至三個月內完成審批。

議員陳永光表示,已經引入的人才主要來自內地,其他國家的人才比較少,他以高端人才通行證為例,由去年至今年2月按申請人所屬地區劃分,有43,992個來自內地,美國有524個,直言兩者幾乎相差83倍,詢問有否評估人才計劃對外國人才的吸引力,以及會否考慮進一步擴大覆蓋範圍,以吸引不同背景的海外優秀人才來港。

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孫玉菡回應稱,針對海外人才通常會通過一般就業政策引入,而由2022年年底開始推行一系列搶人才計劃到今年5月31日,非內地人有超過4.5萬人透過此計劃來港,即約有四分之一來港的人才持外國護照,他又指高才通確是內地人較多,但是否有海外經驗並非只看所持護照,他指C類申請者有百分之七十以上大學畢業於歐美澳加等國的大學。

議員郭偉強指公屋最近有打擊濫用的行動,詢問人才計劃是否也要「打濫」,又指網上出現續簽攻略,讓人才找不到工作便去保險公司做經紀、開空殼公司,又詢問是否有人才2年內沒工作,純粹利用便利進出香港。另外,議員黎棟國也指在小紅書看到很多中介教人如何申請人才計劃,當中看到很多有「相當高嘅欺騙成分」,詢問人才辦如何處理這些情況。

孫強調不同意把人才計劃和公屋一同討論,又指保險也需要人才,但指如高才通簽證人從事保險工作,續簽時審批會加倍小心,呼籲人才不要相信網上攻略,入境處審核會非常嚴格,強調人才要真正來港,並為經濟帶來實質貢獻。

就近期出現學歷造假個案,當局指入境處審批高才通時,學歷是很重要的準則,因此學歷證明的要求十分嚴格,現在會要交上大學畢業證書,以及需要專業學術評估機構出示證書,做到雙重把關。

議員周小松表示,政府引入人才同時,需要不時關注本地工人就業情況,他又指院舍目前有1.5萬多個護理員服務7萬多個院舍宿位,當中4,000多個外勞,希望在擴大輸入外勞時,要保住本地職位,而資助院舍中,政府撥款給院舍聘請護理員,每個會以總薪級點第8點,即21,800多元資助,但同時允許機構以中位數14,820元輸入外勞,他指中間差價7,000多元,詢問如何確保機構有動力聘請本地人。孫玉菡表示輸入外勞需要保障本地工人優先就業,指無論甚麼計劃都要有本地招聘,而資助院舍大部分資金來自於政府,且資助院舍並「不以搵錢為目標」,稱很多資助院舍聘請外勞並不是為了省錢。

議員陸頌雄則舉例指英格蘭國家隊成績一般,皆因本土國家球員沒有發揮,指政府將人才計劃的申請人數多視為「政績」,擔憂過量人才會否讓本地年輕人失去上流空間,強調失業率低證明有工開,但並不代表年輕人有發展潛力。孫則指搶人才目的為本地勞動人口的高峰期已經過去,如果要經濟發展,則要有足夠人才將「餅做大啲」。

【更多即時新聞詳情請上東網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