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氣質素 污染物高濃度 自詡10年最好

去年空氣質素改善,與新冠疫情令經濟活動減少有關。(李志湧攝)
去年空氣質素改善,與新冠疫情令經濟活動減少有關。(李志湧攝)

本港空氣質素雖逐步改善,惟多項污染物濃度指標,仍遠超世界衞生組織標準。環境保護署昨公布2022年空氣質素回顧,更自詡「10年以來最好」,不過一般監測站錄得的二氧化氮(NO2)等污染物濃度卻遠超世衞最終指標。環境保護署助理署長(空氣質素管理)蕭智慧指出,過去10年空氣質素逐步改善,對於2022年空氣質素有所改善,相信與去年新冠疫情令經濟活動減少有關。

2022年空氣質素情況改善趨勢明顯,當中大氣中的空氣污染物下降43%至62%;路邊空氣污染物則下降47%至64%。而一般監測站及路邊監測站錄得的二氧化氮(NO2)、可吸入懸浮粒子(PM10)及微細懸浮粒子(PM2.5)年均濃度,全部均有雙位數跌幅。

以路邊監測站的情況來看,高健康風險或以上的日數及時數分別減少了82%及84%;一段監測站的高健康風險或以上日數及時數亦分別減少了29%及42%。因應持續改善的空氣質素,本港去年的能見度亦大幅改善,低能見度時數由2004年的1,570小時減至去年的401小時。

二氧化氮 懸浮粒子 較嚴重

不過,本港一般監測站錄得的多項污染物濃度,包括NO2、PM10及PM2.5均超標,較世界衞生組織標準分別超出21、8及9微克/立方米。此外,臭氧年均濃度亦有所上升,蕭智慧解釋,市區及路邊臭氧水平因車輛排放減少而呈上升趨勢,區域內光化學煙霧的形成則是臭氧污染未能改善的主因,故政府需要與粵澳區域性合作,處理香港整體臭氧生成的問題。

對於整體空氣質素改善,蕭稱,因應去年疫情令經濟活動減少,的確會對空氣質素改善有幫助;而本港電動車增加亦是令空氣質素改善原因之一。被問及公共交通工具如巴士等,增加使用電動車仍屬少數,環保署首席環境保護主任(空氣科學及評估模型)李以迪表示,政府已有幫助運輸業界推廣,尤其是貨車,於去年《施政報告》亦有訂立相關目標。

為達潔淨能源目標,李以迪又稱,煤氣發電將於2035年前關閉,政府將轉用天然氣及購買香港以外地方的能源;至於有環團質疑將軍澳第132區設立電力設施連接內地核電廠機組設施,李則稱仍是初步計劃,本港只是接收電力。

本港空氣多項污染物指數超出世衞標準。
本港空氣多項污染物指數超出世衞標準。
環保署公布2022年空氣質素回顧。
環保署公布2022年空氣質素回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