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場新聞涉煽動案續審 鍾沛權接受控方盤問

【on.cc東網專訊】《立場新聞》(下稱立場)出版公司Best Pencil(Hong Kong)Limited、其董事兼前總編輯鍾沛權及前署理總編輯林紹桐,被控串謀發布及或複製煽動刊物罪,案件今(19日)繼續在區院審訊,鍾沛權開始接受控方盤問。控方選取立場曾刊登的博客文章,質疑相關文章內容乃「黃營」人士偏好的內容,惟鍾認為黃藍光譜具延續性,難以簡單分界,且喜好與是否閱覽文章內容沒有必然關係,正如他還押期間亦喜看自己不認同其觀點的專欄,「我唔同意佢啲觀點,但鍾意睇,會想了解多啲」。鍾亦認為一般人或會揀選瀏覽與自己立場相近的媒體,惟讀者考慮的不單只是由於該媒體所給予的政治傾向,亦要考慮媒體報道能呈現的廣度、深度等元素。

控方問及鍾沛權立場的目標讀者群時,鍾指辦媒體乃想吸引一班關心香港的公民,希望報道具公共性的議題,以促進議題的討論,即使教育水平不高的香港人,也可能會關注公共議題而關注他們的報道。控方指,或會有人挑選立場的文章放到社交平台或討論區,非立場讀者便只會看被挑選的文章或段落,不一定會到立場再查看完整或其他文章,故文章是否持平及真確甚為重要。鍾同意不能排除讀者只看1篇報道,「不如你話畀我聽有邊個媒體可以做到?」,鍾認為沒有1篇文章能全面交代議題或討論,若公民對某些議題感興趣,他們便會持續提供各方觀點及意見,讓人可持續分享,「我只可以你繼續畀我哋存在,我哋就會持續增加觀點與意見,唔畀我哋存在,就做唔到呢樣嘢」。

鍾同意每個媒體會有其讀者群,而讀者對媒體提的內容亦自有判斷,而兩者存在互動關係,媒體或有機塑造群眾意見。但網絡世界有很多資訊,能形成「去中心化」及「碎片化」的特質,難以有媒體可主導資訊,一般人或會選擇風格或類別與自己喜好相近的媒體,但大部分仍然是尋求事實真相,媒體與受眾之間是否能潛移默化難以一概而論,且在言論自由的社會中,不應低估讀者接收資訊的能力。

案件編號:DCCC 265/2022

【更多即時新聞詳情請上東網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