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隧易通行未加快車流 首個工作日仍塞爆

紅隧實施易通行後的首個工作天,早上繁忙時間往港島方向依然擠塞。(張開裕攝)
紅隧實施易通行後的首個工作天,早上繁忙時間往港島方向依然擠塞。(張開裕攝)

昨日是紅磡海底隧道實施「易通行」後的首個工作天。早上繁忙時段期間,往港島方向的車龍延至公主道近紅磡警署,甚至近培正道,情況較未實施前差。運輸署指,昨早7至8時紅隧一小時的車流量約5,200架次,與過去兩星期同一時段相若,而部分路段更無車龍出現,如漆咸道北和蕪湖街。惟個別駕駛人士反映,過海更為耗時。

紅隧實施易通行後,收費廣場來回方向行車線,各由8條減至4條,其中一條預留予巴士行駛。據本報記者昨現場觀察,紅隧往港島方面,於早上7時後逐漸車多,並出現擠塞。約早上9時,車龍龍尾已延至公主道近忠民街,約一小時後情況更為加劇,延至近培正道。塞車期間,所有過海車輛一律以怠速行駛;惟部分駕駛人士疑未熟習,一度在收費亭前停下,經工作人員指示下繼續開行。

一小時錄5200架次車流

至於紅隧過海巴士站,有上班市民指擔心塞車而提早15分鐘出門,惟車流比想像中暢順。有市民則估計,紅隧昨日較為暢順,或與部分汽車改用其他過海隧道,或有人改乘港鐵等。

運輸署署長羅淑佩表示,昨早7至8時期間,紅隧錄得的車流量約5,200架次,與過去兩星期同一時段約5,400架次相若,但部分路段例如漆咸道北和蕪湖街,並無出現車龍,相信與實施易通行有關。

羅淑佩又指,駕駛者已習慣在紅隧出口切線,前往中環、灣仔或北角,故無必要在進入隧道前揀好方向。她又透露,紅隧運作較繁忙,拆卸收費亭的工作只能在晚間進行,預計需要兩至3個月。至於的士業界早前反映,易通行系統無法偵測司機卡,她指過去兩日未有相關投訴,強調會照顧業界所需。

不過,的士小巴商總會理事長周國強反映,的士司機卡未能偵測繳費的問題仍然存在。截至昨早10時半,其車隊約770架次駛經紅隧,當中82架次無法偵測司機卡,佔整體約一成。他認為,情況雖較早前有改善,但仍不理想。

工作人員監察路面情況。
工作人員監察路面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