織善社區|街坊華麗轉身 基金搭建社區幸福舞台

街坊華麗轉身 基金搭建社區幸福舞台
街坊華麗轉身 基金搭建社區幸福舞台

「遠親不如近鄰」既老套又真實,當燃眉之急遇上舉手之勞,生活幸福感驟然提升。若將此理念放諸社區,將會帶來甚麼景象?周大福慈善基金深信社區網絡為社會進步與發展的基礎,過去透過不同項目提供各類資源,營造有利環境,催化區內人與人連繫,以及對自身與社區的「再發現」,使社區別開生面地構建更深更大網絡。

小店參與 建構照顧者友善社區

要營造認知障礙友善社區,需要穿針引線編織社區的支援網絡,連繫區內政商民團體,共同為照顧者提供支援及配套。

位於祖堯邨商場必經地的祥記書報社,屹立區內20多年,東主楊小姐早與區內居民建立深厚的鄰里感情。自2021年「幸福庭園手牽手」計劃開始後,祥記書報社成為首批社區合作伙伴,在計劃中擔當「社區天文台」,經常向有需要的照顧者介紹計劃內容,更會幫忙留意街坊出入情況,協助識別認知障礙症患者。

至於區內的餐廳商戶 - 喵爐在今年年中剛接手商舖後,主動「舉手」成為「幸福庭園手牽手」社區合作伙伴,並特意安排在店內展示計劃宣傳標語,向顧客及社區人士推廣「照顧者友善社區」的理念。計劃更擴展至學校參與,學生及家長獲安排到區內一同參與計劃街站,讓學生踏出建構「照顧者友善社區」的重要一步。

喵爐為照顧者提供Me-time 空間,同時協助宣傳計劃。
喵爐為照顧者提供Me-time 空間,同時協助宣傳計劃。

2021年起分別於葵青區祖堯邨及麗瑤邨推行、為期3年的「幸福庭園手牽手」計劃,有效運用社區資本,為照顧者提供支援及配套。計劃由浸信會愛羣社會服務處策動,獲周大福慈善基金、何張淑婉慈善基金以及施永青基金攜手支持,香港大學秀圃老年研究中心作知識伙伴。

照顧者手持計劃「易達咭」,確立照顧者身分,同時建立照顧者友善社區。
照顧者手持計劃「易達咭」,確立照顧者身分,同時建立照顧者友善社區。

街坊成為社區的真正主人

突如其來的疫情影響香港各行各業,令社會頓時變得人心惶惶。周大福慈善基金於疫情期間策動「社區戶互撑」計劃,透過消費券撐住街坊與小店,期間全港參與小店逾300間,遊說過程不容易,但也有不少趣事,同時呈現街坊作為社區一份子而非受助人的重要一面。

街坊才是最熟悉地區的人,地區組織民社服務中心社工阿傑笑說:「挑選小店過程中,我們曾提出邀請某間雞蛋雜貨店加入計劃,但街坊一致反對,並『糾正』我們另一間小店才更平靚正!」憑著對區內小店的熟悉及精打細算的特性,由街坊親自決策不但切合實際需要,居民之間的聯繫得以加強,一眾街坊更發現自己有渠道貢獻和改變社區,藉此增加對社區的歸屬感,真正成為社區的主人。

「社區戶互撑」搭建平台,鼓勵街坊有機會發揮自身最大潛能。
「社區戶互撑」搭建平台,鼓勵街坊有機會發揮自身最大潛能。

「社區戶互撑」計劃於2021年推行,聯繫9個基金及企業、12間慈善機構,向全港16個地區的弱勢社群派發社區消費券,於區內小店換取食物或物資,整個計劃約10,000 個家庭,合共約30,000 人受惠。

自助助人 強化社群動力

貧窮問題一直困擾香港各界,香港聖公會麥理浩夫人中心於2010年起,在葵青區創辦「社區互惠銀行」計劃,並於20162022年期間獲周大福慈善基金支持,協助計劃進一步深化服務。

計劃透過設存戶積分制,讓存戶參與義工服務累積「時分」,換取服務或一手生活必需品。不但令基層市民得到援助,更可以催化社區內的連繫,項目主任王馥雅表示:「在周大福慈善基金的支持下,通過參與不同活動,令存戶間互相認識,令計劃成功建立社區互助網絡。」存戶間小至幫忙照顧小朋友、接放學,大至在困難或情緒低落時伸出援手,發揮出一股強大的社群動力。曾經有存戶需要做手術,其他存戶不但到醫院探望,熬湯及接她出院,更會照顧其小朋友及其他生活鎖事,坦言︰「如果是非存戶,住在對面也未必可以認識。」

在基金會支持下先後開設位於葵涌、石籬及青衣一共三間「社區互惠銀行服務中心」提供前線社會服務和容納捐贈物資,同時提供空間凝聚多元街坊,包括婦女、年青人、少數族裔及殘障人士等,以及開設一所「社區互惠資源中心」網羅各界捐贈的資源和不同社區協作的機會。

周大福慈善基金進一步深化服務,資助開設「社區互惠資源中心」網羅各界捐贈的資源和不同社區協作的機會。
周大福慈善基金進一步深化服務,資助開設「社區互惠資源中心」網羅各界捐贈的資源和不同社區協作的機會。

相關計劃查詢:

幸福庭園手牽手 - 2743 5008 (林先生)

社區戶互撑 - 3520 2440 (社工趙子傑先生)

社區互惠銀行 - 2423 5062

原文刊登於 AM730 https://www.am730.com.hk/本地/織善社區-街坊華麗轉身-基金搭建社區幸福舞台/406644?utm_source=yahoorss&utm_medium=referr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