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組讀書會——民間繪本潮起

元創坊將舉行《繪本小島》展覽及工作坊,Book B、綠腳丫親子讀書會及多個PMQ創意單位將參與其中。

【星島日報報道】《香港書展》剛落幕,閱讀風氣停不了,也來說說近年一個民間崛起的閱讀熱潮──繪本(圖畫書)。除了愈來愈多繪本讀書會舉辦,各式繪本館也相繼成立,本月更有本土創作的圖畫書,於四天內賣出逾二千本,加上PMQ元創坊由明天(7月28日)起舉辦《繪本小島》大型展覽,可見本地繪本熱潮正在凝聚新力量! 近年頗受歡迎的親子讀書會,不僅提升親子閱讀風氣,還推動繪本的關注度,背後有賴綠腳丫親子讀書會的柯佳列(Kenny)付出努力,「與其等運到,不如自己先去做實事。」他四年前創立綠腳丫,現在每月至少有十多場讀書會,還感染學校和團體自組讀書會。採訪當天,一班長輩正在接受培訓,他們將於逾百所幼稚園分享二十本繪本的故事。 為了提供一個閱讀的聚腳點、傳承閱讀文化,Kenny去年更成立長頸鹿繪本館和屯門百好繪本士多,稍後還會增設多一家,不過表示暫時要賣個關子。為何推動繪本文化?原來他本身是繪本迷。「十年前開始收藏繪本,現時家中藏有超過五千本。近年韓國和內地的繪本發展頗有野心,我看好這兩地的出品。而綠腳丫以繪本為重心,正因為我喜歡,也是我最熟悉的東西,推廣時得心應手。」 Kenny希望以繪本作為策劃不同議題和活動的工具,使小朋友對社區更關注,同時刺激公眾對本土繪本的渴求,至今頗見成績,光是平日在屯門舉辦的讀書會,也有三百多人參加,更令不同社區自發組織讀書會。他今年策劃了一本《電車小叮在哪里?》的繪本,作畫者為劉清華、林建才,找來木棉樹出版,於短短四天內賣出超過二千本書,「我們會以策劃人的身分,找出版社出版繪本,培養惜書之人。《電車小叮在哪里?》是多番實驗的成果,香港不乏繪畫好,或寫作厲害的人,但能結合兩者的人卻很少,使我們開始發現編輯的重要性,未來會培訓這方面人才。希望靠着民間的力量,再推出新書時,不經大書店,在網上售賣,更可以賣出一板書,即二千至三千本,而不是囤積五年也賣不完。」 這半年成立的繪本館眾多,其中一家位於荃灣的Life Reading繪本館,以主題分類,不走主流,引入較冷門的圖畫書,特別着重生命議題和生命教育,這個月便以「好好說再見」為主題,不止小朋友,連大人也着迷。 繪本館策劃顧問張王淑蕙(Apple),指一本好的繪本,要有三大條件:一是故事以兒童為本,「有沒有幫小朋友說話,或者以小朋友的角度去撰繪。」其次是故事要與世界連結,不是資訊性,「第三是看完後,故事有沒有帶出愛、友誼、希望等正面的力量?例如台灣著名繪本作家劉清彥於《小喜鵲和岩石山》一書,結局中岩石山得知朋友小喜鵲已離世,但後者竟吩咐子孫遷居岩石山,陪伴好友,結局看似很悲傷,但最後有一句話,說岩石山不會忘記小喜鵲是它第一個朋友,不禁令人會心溫暖起來。」反之最近有本關於媽媽變鬼的故事,她就不太認同,認為超乎了繪本的意義。韓國華僑的她,精通韓中英三地語言,對繪本持較開放態度,稱歐美繪本發展成熟,其中法德的作品較哲學性,華語繪本以台灣發展較久,近年韓國繪本的水平不斷上升,較受注目,至於香港近年努力發展,她便在館中引入木棉樹出版的書籍,以示支持。 繪本閱讀風氣正盛,然而本地圖畫書創作,仍只屬起步階段。香港繪本文化的創辦人高佩聰,最近憑《等待》一書獲第五屆豐子愷兒童圖畫書獎,「以創作角度來看,完全不是成熟的階段,只是起步的階段。我們看到有個潮流,大家都喜歡表達自己,亦喜歡畫圖畫、寫文字,但創作的都不是圖畫書,在歐美已是一門專門學問。」 高佩聰於十年前進修兒童文學,遇上伯樂,使她真正認識圖畫書,那人便是香港兒童文學文化協會會長霍玉英。霍會長是本地兒童文學舉足輕重的人物,十年來致力推動圖畫書創作和提升專業水平,多年來釐清公眾對圖畫書的誤解──不是插畫這麼簡單,並協助培育未來人才。她回顧這十年本土圖畫書創作的歷程,走得迂迥和困難,「之前很少繪本創作,我們在背後做了很多事去推動,例如邀請專業講者出席講座、策劃工作坊和舉辦香港圖畫書創作獎等。」 近年出現一些本土的繪本創作者,甚至獲得兒童文學相關的獎項,是否開始成功?「之前是學習期和醞釀期,我們不敢說已算成功,但開始見到曙光,亦感到這條路是走得對的,未來會繼續推動專業講座和比賽。」會長有感許多創作者的故事像高佩聰一樣,「一開始很迷茫,然後不斷摸索,經歷十年,最初從對圖畫書有興趣,繼而慢慢掌握到一些道理,然後投身創作、推廣、編輯或出版。她可能有很多失敗的時侯,但可以給人一個借鑑,幫助有意者縮短迷茫期。」高佩聰不時出席大小講座和書節,分享經驗,渴望更多年輕人感興趣投身繪本行業。

睇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