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腦退化患者好好生活

腦退化症(過往稱老人癡呆症)是因大腦神經細胞病變,而造成各種大腦功能衰退的病症,包括影響記憶、理解、語言、學習、判斷等。一般而言,是難以預防的疾病,而現時亦未有藥物或手術能治癒此病。當患者以及其家人得知當事人患上此病,相信頓感束手無策,家人及身邊人可以做的是盡快接受,學習如何與患者相處,相信能延緩病情惡化。


了解病徵
有三種原因導致腦退化症,最常見的是阿茲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佔香港腦退化症個案總數大約2/3,此病成因複雜,現時沒有預防方法。其次常見的病因是由中風或慢性腦血管栓塞所引起,如出現多次中風復發,患者大腦的認知能力或會退化,這種腦病稱為血管型失智症(Vascular Dementia)。其他病徵,如腦積水、腦部感染、甲狀腺分泌不足、藥物中毒、抑鬱症等,亦會令患者出現痴呆徵狀。
腦退化症的徵狀一般分為初、中、後期三個階段:

早期(記憶力下降):對於近期發生的事情記憶力衰退,包括新認識的人名、放置物品的位置,思考能力、判斷力下降,工作技巧亦會減退,對於熟悉的地方有可能會迷路,或會出現無故跌倒的小意外。

中期(思緒混亂):認知能力逐漸下降,對辨認人物、分辨時間感到困難。情緒變得不穩定、易怒,甚至開始有疑心、產生幻覺,亦有行為問題,如叫喊、遊蕩、失去時間概念、日夜顛倒等,日常生活開始需要家人照顧。

晚期(智力衰退,或回到嬰兒期):說話和理解力遲鈍,例如說話失去文法,語言交流亦明顯減少,無法認出家人,忘記生命中的重要事情,失去自我照顧能力,如穿衣、進食、大小便失禁。


體諒患者  注意生活細節
腦退化症亦即失智症,患者的自顧能力會逐漸失去。我們沒可能要求一個嬰孩每事懂,對於腦退化症患者,我們亦應抱有同樣心態,家人或身邊人必須對他體諒理解,明白腦部退化了是無法復原,故應付出愛心、關懷,在照顧方面甚至可將他以小朋友對待,在細節上仔細打點。

首先,家居安全是重要一環,所有潛藏的危機均須注意,如收好利器、安裝窗花、為患者申請平安鐘等。將生活細節盡量簡化,如預備好膳食、藥物及記低服用時間。有外國研究顯示,腦退化症患者走失的情況達30至60%,預防患者走失,可以記低患者名字、所患疾病(包括腦退化症以外的疾病)、緊急聯絡電話、住址等,讓患者隨身帶備,亦可請大廈保安或鄰居多留意患者行縱,如多次走失,家人或照顧者更應陪同外出。

患者可在家進行簡單的活動,如摘菜、摺衣服、寫書法、種植等,以加強他的專注力,亦讓他與日常生活聯繫。不妨讓患者繼續參與一些社交活動,例如飲茶、逛街、打麻雀、下棋等,有助延緩腦部衰退。家人或朋友可安排一些感官刺激活動,如音樂、按摩等,刺激他們與外界溝通。


溝通很重要
除了記憶力衰退,溝通能力下降亦是明顯特徵,學習與患者溝通是相當重要,否則患者會因沒有人願意跟他溝通而變得更沉默,影響病情。溝通時環境應保持寧靜,不要有太多噪音。溝通技巧方面,說話速度應減慢,內容簡單直接,一句話語中不應含有多個信息;別將話題轉換得太快;傾談患者熟識的話題或他身邊發生的事情;發問時可提供一些選擇,如「午餐你吃了甚麼?豬、牛、雞?」;避免用「他」、「它」的代名詞,而應直接用某人或物件的名稱;讓患者有充足時間思考和回答問題;盡量從患者語意不清的語句中找出真正意思;多給患者鼓勵。有時候,可用幽默的方式傾談,讓患者感覺輕鬆。良好的溝通能延緩患者腦部退化的速度,而耐心的聆聽亦能令他感覺舒服。


健康生活專題 - 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由客戶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