荃灣「紅磚屋」美港貨倉荒廢47年 淡市出擊招標值20億?

屹立荃灣鬧市的「紅磚屋」美港貨倉,已荒廢停用47年,近日傳出物業會交由清盤人招標出售,市場估計若補地價為商業大廈,市值可達20億元;不過鄰近愉景新城商場連一千個車位年初以40.2億元易手,再加上商廈物業市道疲弱,美港貨倉20億估值就顯得相當樂觀。

荃灣「紅磚屋」美港貨倉荒廢47年,淡市出擊招標值20億?(Yahoo財經)
荃灣「紅磚屋」美港貨倉荒廢47年,淡市出擊招標值20億?(Yahoo財經)

美港貨倉位於荃灣青山道的顯眼位置,鄰近荃錦中心及愉景新城,其紅磚牆設計在鬧市中顯得特別矚目,貨倉本身已經落成約六十年,但運作十三年後,物業便一直空置至今,目前雜草叢生。美港貨倉原本由美亞織綢廠持有,共設有兩座,當中樓高三層「紅磚屋」美港貨倉於1966年落成,面積約10.1萬平方呎,之前兩年、即1964年,位於美環街的白色建築物「美港二倉」先行落成,樓高四層,總樓面約9.54萬平方呎,兩項目總樓面約19.7萬平方呎。

到1977年,美亞織綢廠創辦人蔡聲白逝世,於是貨倉一直空置至今,成為不少荃灣街坊的集體回憶。美亞貨倉多年來重門深鎖,到2021年曾短暫開門,相信是業權持有人清空貨倉內雜物,2022年底美亞織綢廠被申請清盤,翌年委任清盤人負責相關事宜。

近年商廈市道疲弱,中環The Henderson(右)出租率僅60%,毗鄰的長江中心(中)出租率更傳出只有10%。(Getty Images)
近年商廈市道疲弱,中環The Henderson(右)出租率僅60%,毗鄰的長江中心(中)出租率更傳出只有10%。(Getty Images)

市場人士指貨倉鄰近荃灣鐵路站,附近有多個大型屋苑,屬區內主要地段,加上地盤面積達七萬呎,屬同地段極罕有大地盤,若重建為商業用途,以最高地積比11.4倍計算,可重建約80.3萬平方呎,有市場人士預計市值逾20億元。

不過近年商廈市道疲弱,仲量聯行指三月底香港整體甲級寫字樓空置率進一步上升至13.1%,市場有多座新商廈落成,如灣仔太古廣場6座及黃竹坑偉華匯等,市場指標商廈如中環The Henderson出租率僅60%,比恒基去年九月表示80%的目標為低,毗鄰的長江中心出租率更傳出只有10%。

值得注意是,今年初新世界發展將向華懋出售荃灣愉景新城商場及停車場全部權益,總面積約63萬平方呎,以及包括一千個車位的停車場,總現金代價為40.2億港元;相比之下美亞貨倉80.3萬平方呎估值20億元,仍未計算建築成本,後者顯然相當樂觀。

民國37(1948年)年美亞織綢廠股份有限公司發行的股票。(網絡圖片)
民國37(1948年)年美亞織綢廠股份有限公司發行的股票。(網絡圖片)
美亞織綢廠刊登的廣告。(《國貨與實業 — 民國三十年(1941)第一卷第四號》via Facebook: Glimpses of Modern China)
美亞織綢廠刊登的廣告。(《國貨與實業 — 民國三十年(1941)第一卷第四號》via Facebook: Glimpses of Modern China)

擁有美亞貨倉的美亞織綢廠,其創辦人蔡聲白也十分傳奇,他於1894年於淅江的一個書香世家出生,當時中國仍屬清朝時代。在清華學校的支持下,1914年蔡聲白赴美留學,曾在麻省理工學院深造,回國後曾任職礦業,1920於上海結婚,岳父莫觴清是上海「絲業大王」,擁有十間工廠、工人逾七千名,蔡聲白婚後任美亞織綢廠總經理,並利用從西方學習到的科學管理技術,改善生產流程,並將美亞發展成跨國企業,其織品曾經成為當年上海綢緞市場引領時尚風潮。

美亞及後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不過到了1954年中共實行公私合營,針對民族資本家和私營個體勞動者,進行社會主義改造的政策和運動,蔡聲白遂移居香港,並創立香港美亞織綢廠,於荃灣設立貨倉,亦即是這次招標出售的兩幢建築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