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豐大廈奪命火︱死者涉吸入性損傷 急症醫生指死亡率高達七成 傷者須「插喉」救命
佐敦道華豐大廈災難級火警造成至少五人喪生,多人危殆,部分死者懷疑因「吸入性損傷」導致死亡。急症專科醫生指出,吸入性損傷是指受害者吸入極高溫的濃煙,令到上呼吸道因為受熱而遭嚴重灼傷,形成腫脹令受害人無法呼吸,最終死亡。
香港急症科醫學院嚴建明醫生接受《Yahoo 健康》訪問時表示,火警燒傷者中有三分之一,通常都會同時有吸入性損傷,因此情況並不罕見,吸入性損傷基本可以分為三種情況:
嚴建明指,現時若發生大型火警,公立醫院多會派出醫療隊到現場協助分流傷者的受傷程度,醫護人員在現場判斷傷者是否出現吸入性損傷,一般會觀察傷者有否燒傷鼻毛;咳出的是否黑痰;呼吸有否雜音(吸氣性喘鳴)等徵狀。
如果醫護人員初步確認傷者可能有吸入性損傷,就必須盡早為傷者「插喉」,亦即為傷者插入人工氣管,讓傷者可以恢復正常的氣體交換。嚴建明強調,「插喉」是非常重要的救命方法,傷者可能已經氣道阻塞而無法呼吸,唯一活命的方法只能盡快以人工氣管,將腫脹的氣道再次恢復暢通,讓傷者能夠正常呼吸,再送往急症室。
濕毛巾掩口僅有一時作用
當傷者抵達急症室後,醫護人員會繼續為已插喉的傷者診斷是否還有其他的受傷,例如撞傷、一氧化碳或山埃中毒或燒傷等。病人情況穩定後,多會送往深切治療部,除了接駁呼吸機幫助病人呼吸,也會針對病人的併發症如肺炎等作進一步治療。
嚴醫生指,吸入性損傷有機會出現肺水腫、氣道阻塞、呼吸困難,若情況未見好轉,缺氧導致氣器衰竭、休克等,最終甚至死亡,因此吸入性損傷死亡率甚高,可以高達七成。吸入性損傷的後遺症一般不多,病者可能會有氣管收窄及肺纎維化等徵狀。
至於市民如在火警現場,可以怎樣減低吸入性損傷的風險,嚴醫生說,利用濕毛巾掩口,或可幫助一刻,但面對高溫的濃煙,加上可能在密閉空間中,極容易因吸入濃煙而失去意識,唯一最有效的救命方法只能是盡快離開有濃煙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