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物資助研新機制 「能者可付」減負擔

■醫管局計畫設新機制資助藥費,會改變審批模式。

【星島日報報道】醫管局早前承認現有藥物資助機制有缺陷,容易令病人因為支付藥費,影響生活質素,故正邀請大學進行顧問研究,提出改善建議。醫管局聯網服務總監張偉麟昨進一步透露,正計畫另設的藥物「安全網」,資助原則會由目前「能者自付」,改為「能者可付」概念,意即病人家境較好,負擔可以多些,但必須在一個可負擔範圍內,不會不斷蒸發資產,他又相信資助額會提高。 罕見病患者有藥無錢買,甚至有新藥但無得使用的情況,近年引起關注。針對罕見病等疾病藥費貴,醫管局計畫設新機制資助藥費,金額將更高,亦會改變審批模式,病人用藥後有一定效果,都可獲資助,研究報告明年中公布。醫管局聯網服務總監張偉麟昨在無 電視節目《講清講楚》指,現時有機制,透過撒瑪利亞基金或關愛基金資助這類病人的藥費,但資助額不足,故計畫另設「安全網」,由以往「能者自付」改為「能者可付」,相信資助額會提高。 張偉麟解釋:「『能者自付』理念,你可以負擔到就要付費,不能負擔有基金幫助。如果我們去到『能者可付』概念,即是家境較好,負擔可能多些,但都是一個可負擔範圍內,不會令他不斷蒸發他的資產,令其生活水平急速下降。(藥)要服用一世,當然長遠要照顧。看到的是,不可以不斷要整個家庭同等支付,可能要遞減,按年份要遞減,或百分比有不同。」 新資助不止針對罕見病 他說新資助計畫不止是針對罕見病,只要某些疾病(如癌症)的新療法證明有初步療效,但各人療效不一,費用高昂,都可納入新資助範圍。審批條件亦由以往視乎藥物整體療效,改為審視每個病人的藥效發揮程度。張偉麟稱:「不是一個科研計畫,而是跟進該款藥對他有否好處。如果藥物對他有好處便繼續用,對他沒有好處當然要停。」他指制訂新資助額時,不會考慮財政問題,因為財政來源非來自醫管局的撥款,而是關愛基金。 對於罕見病患者面對昂貴藥物治療,張偉麟上周與傳媒茶敘已透露,目前審批資助主要以家庭負擔能力為焦點,容易令病人因為支付藥費,影響生活質素,未來機制須考慮個案需要及長遠費用的可承擔性,令病人不會因支付藥費而影響生活質素,但亦要考慮是否有長遠療效。醫管局正就檢討罕見病政策及藥物資助機制進行招標,預計明年中有改善建議,強調機制需時逐步優化。 張偉麟指,隨着 新症和新藥物研發增加,政府難以負擔新研發藥物開支,只能按藥物療效等因素,適時引進新藥。 港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