衞生署調查 揭35歲以上港人攝碘不足 孕婦要留神 可食紫菜海產及加碘食鹽補充

攝碘不足
攝碘不足

碘是身體必需的營養素,長期碘缺乏或損害發育中的大腦,以至其他有害影響。衛生署早前的全港人口健康調查發現,35歲或以上人士碘攝取量不足,較年長人士甚至輕度缺碘,建議市民應增加碘攝取量,如吃紫菜、海帶等多碘食物,並使用加碘的食鹽。有內分泌專科醫生指,孕婦尤其要關注碘攝取量,因可能影響胎兒發育及智力發展。有註冊營養師提醒,市民一般只須均衡飲食,便可攝取到足夠的碘,若經診症後發現缺乏碘,可多食海魚、海產、牛奶和奶製品、雞蛋等含有豐富碘質食物。

衛生署的全港人口健康調查於2020年11月至2022年2月進行,訪問超過16,655名15歲或以上的陸上非住院香港人口,當中超過2,072名受訪者進一步完成身體檢查。結果顯示,本港15至84歲人士的尿碘濃度中位數為每升91.3微克,當中女性的尿碘濃度中位數(每升88.1微克)低於男性(每升93.7微克)。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建議的流行病學標準,尿碘濃度中位數為每升100至199微克屬於碘攝取量足夠。調查發現,較年輕組別的尿碘濃度中位數較高。其中15至34歲人士的尿碘濃度中位數為每升107.5微克,即碘攝取量達標;35至54歲及55至84歲人士的尿碘濃度中位數分別為每升92.7及79.8微克,反映碘攝取量不足和輕度缺碘。衛生署衛生防護中心非傳染病處主任何家慧估計,年長人士的食物攝取量較少,因此碘攝取量會較低。

攝碘不足
攝碘不足

碘攝取不足可致「大頸泡」

衛生署衛生防護中心非傳染病處高級醫生(公共衛生資訊)鍾曉樺則指,碘質是維持甲狀腺正常功能、生長和發育必需的微量營養素。而碘質攝取不足可導致甲狀腺腫大(大頸泡)和甲狀腺功能不足,以及一系列的碘缺乏病,包括精神機能受損、容易疲倦等。

她建議市民使用加碘的食鹽代替一般食鹽,以及選吃碘質豐富的食物,如紫菜、海帶、海產、雞蛋、牛奶等,增加碘攝取量。對於懷孕及哺乳婦女的額外建議,每天服用含最少150微克碘的補充劑。

防護中心健康促進處高級營養師(健康促進)葉曉雯則提醒市民,選吃碘質豐富的零食時,要避免高鹽或高脂肪的零食。而為減低碘質在烹調過程中流失,應盡量在上菜時才把加碘食鹽加人菜餚中。有甲狀腺問題的人士則應就使用加碘食鹽諮詢醫學建議。

醫生:胎兒甲狀腺功能易受影響

香港肥胖學會主席、內分泌專科醫生袁美欣接受本報訪問時表示,缺乏碘而引致嚴重問題的個案,主要在孕婦,有可能令胎兒較容易出現甲狀腺功能不足、甲狀腺腫大等問題,出世後有可能會發育遲緩,甚至影響智力發展。

惟她補充,一般人要長時間缺乏碘質,如十數年以至數十年才導致甲狀腺腫大、甲狀腺功能不足等嚴重負面影響。而若「大頸泡」情況嚴重,除會影響外觀,有可能影響氣管呼吸;進一步亦可能出現結節,或增加患癌風險。而甲狀腺負責控制新陳代謝,若功能不足即是減慢代謝,有機會令人變倦、怕冷、心跳減慢,甚或令身體腫脹、積水,最嚴重更會休克。

均衡飲食攝足夠碘質

她建議孕婦服用多種維他命,相信已可補充足夠碘質;從食物吸收則有紫菜、海帶,其次亦可選魚、海鮮。註冊營養師黃兆章表示,成年人碘質的建議攝取量為每日150微克,孕婦須每日攝取220微克。惟他指,紫菜等零食一般都添加了鹽和豉油等,所以一般不會建議市民依賴零食去補充碘質。

對於衛生署提及使用加碘的食鹽,他指市場已加碘的食鹽選擇較少,售價相對較高,亦曾有病人疑因擔心碘質不足而添加過量碘鹽,最終反患上甲狀腺功能亢進症,強調市民要控制分量,以免攝取過量碘質和鈉質。

他建議市民均衡飲食以攝取足夠碘質,亦可先檢驗身體碘質水平,若發現缺碘,可多食用海魚、海產、牛奶和奶製品、雞蛋等含豐富碘質食物;並指海魚所含的碘是淡水魚的6倍,而魚的生熟程度不會影響碘質含量。

食物的平均含碘量

雞蛋1隻─18微克
1克零食紫菜─34微克
250 毫升脫脂牛奶─20微克
每100 克紅衫魚─36微克
乳酪─29微克
馬頭─35微克
大花蝦─44微克
罐頭沙甸魚─19微克
青口─140微克
大眼雞─18微克

安全提示

海帶含碘量非常高(每1 克乾海帶平均含有2,600 微克),只宜進食少量,每星期吃不多於一次,以免身體攝入過量的碘。

羊棲菜(海草莖)含有大量有害人體的無基砷,須避免進食。

原文刊登於 AM730 https://www.am730.com.hk/本地/衞生署調查-揭35歲以上港人攝碘不足-孕婦要留神-可食紫菜海產及加碘食鹽補充/389434?utm_source=yahoorss&utm_medium=referr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