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志源指灣區機遇 可發展賽馬產業鏈

■馬會公司事務執行總監兼港區人大代表譚志源指,從化馬場主要作為香港賽馬的後援基地。

【星島日報報道】(星島日報報道)香港賽馬會於廣州從化設立的馬場,去年八月正式投入運作,本月底將舉行首場示範的速度馬術比賽。馬會公司事務執行總監兼港區人大代表譚志源接受本報訪問時表示,從化馬場主要作為香港賽馬的後援基地,訓練、醫療等設施均達國際水平,又備有廣闊空間容納更多馬匹,令本港總養馬量增加,更多馬匹將有機會參賽。譚志源認為,面對粵港澳大灣區機遇,馬會可在大灣區城市發展有關賽馬的產業鏈,包括育馬、成立馬術學校等,又希望透過月底的速度馬術比賽,讓從化市民了解國際性的賽馬活動,吸引更多人投入賽馬行業。 正身在北京的譚志源介紹,香港及從化曾分別舉辦奧運及亞運馬術項目,兩次均與馬會合作,亦令馬會隨後萌生於從化亞運場地興建馬匹訓練場的想法,而啟用逾半年的從化馬場,變身香港賽馬的後援基地。他解釋,此後援基地設施達至國際水平,包括長一千一百米的上斜訓練跑道、馬匹醫院及馬匹水療設施等,可為馬會提供額外訓練場地。 同時,除了沙田馬場現時能容納一千二百至一千三百匹馬,從化馬場暫時約有一百七十匹馬,最多可容納六百六十匹馬,令整體賽駒數量增加,「更多馬可以參與比賽,變相牠們不需要跑得好密,更符合現實需要,牠們跑得多都會攰」,亦令馬主更容易抽到配額,輸入優秀馬匹。 譚志源提到,沙田馬場設施已有四十年歷史,開始老化,若能將部分馬匹運上從化,可騰出空間進行翻新工程,提升現有設施,而且,從化馬場是內地唯一一個馬匹無疫區,因此由從化運送馬匹來往香港的過程可以做到無縫對接,省卻於過關時進行檢疫的時間。 香港賽馬向來在世界賽上佔一席位,但由於場地所限,未能如日本般建立賽馬產業鏈。譚志源認為,可考慮在從化或其他大灣區城市,發展與馬匹相關的產業,包括成立騎術學校、馬匹配種及輸出等高增值行業,賽馬產業也需要馬伕、獸醫、練馬師及騎師等人士提供相關專業服務,料能替當地及香港年輕人提供就業機會,「香港一切問題都係土地,廣東省地方大,香港與廣東省可以有好多合作空間。」 從化馬場將於本月二十三日舉辦首場示範的速度馬術比賽,不設投注博彩安排。譚志源稱,賽事沒有賭博成分,場內設有遊戲攤位及資訊版等,進行各樣老少咸宜的活動,現場評論員將深入淺出地講解基本資訊,向大眾介紹賽馬,令賽馬活動健康化,「當然不會好似香港咁講邊隻馬會贏啦。」他又指,馬會用上從化大幅土地設立馬場,希望從各方面回饋從化,因此冀透過示範性比賽,將世界級的賽馬運動帶入從化,讓當區及廣東省居民認識及體驗賽馬活動。他透露,當地政府望打造從化成為舉辦國際盛事的地方,馬會將與當地政府加強旅遊方面合作,設立遊客中心,向遊客介紹賽馬,爭取成為區內景點。 譚志源補充,舉辦示範性比賽亦可助培育人才,「如果更多人認識(賽馬)的話,就可能投身這個行業,對本地就業市場,特別是年輕人,都有所幫助。」

睇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