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24小時錄逾600毫米雨量 水浸與深圳排洪無關

過去24小時錄逾600毫米雨量

政府召開聯合記者會交代極端情況下的應對安排。

署理天文台台長李立信表示,受到與熱帶氣旋海葵相關的低壓槽影響,昨日起廣東沿岸的天氣持續不穩定,全晚不停有雨區經過香港,入夜後大雨初時較集中於新界北部,天文台先後發出局部地區的大雨提示、相應暴雨警告等。

李立信說,與追蹤熱帶氣旋相比,暴雨有很大的隨機性,變化迅速,與預警打風不同,暴雨預警是全球氣象機構面對的重大挑戰。

他又提到,天文台總部在今次暴雨曾錄得1小時158.1毫米雨量,是自1884年開台以來最高紀錄,過去24小時天文台總部的雨量亦超過600毫米,約為全年平均總雨量的四分之一。

另外,署理渠務署署長徐仕基表示,昨晚收到警務處通知,深圳水庫會於凌晨排洪,但深圳河水位並無因為排洪而氾濫,因此本港地區水浸與深圳排洪無關。

他指出,新界北包括沙頭角等出現水浸,主要基於特大暴雨。

徐仕基說,暴雨期間,多區一度錄得400至500毫米雨量,在荃灣及大潭更錄得600毫米雨量。他又說,發出新界北部特別水浸報告後,署方已派出緊急應變部隊處理,包括清理淤塞渠道;應變隊伍已由72隊增至114隊,總人數約有555人。

他說,截至今日正午,已確認約 60宗水浸報告,約40宗已紓緩,餘下10多宗仍在處理。他說水浸主要原因是降雨強度大大超越有關位置的排洪能力,持續大雨下,雨水未能及時排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