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耀棠「艷星論」撐篩選

(綜合報道)(星島日報報道)中聯辦主任張曉明上周初發表「筲箕論」,被指暗示普選特首也有篩選。行政會議成員兼工聯會榮譽會長鄭耀棠力撐普選也要先「篩選」,否則就如西方般,選出「艷星」。但立法會主席曾鈺成就指,即使連真普選聯盟提出的公民提名,其實也是篩選程序,重點不應是「篩選」,而是有沒有公平、公開的提名原則。 中聯辦主任張曉明,上周出席立法會午宴時,藉議員送的「筲箕」借題發揮,表明不能簡單否定「筲箕」的功能,寓意篩選有存在必要。建制派重量級人士、行會成員鄭耀棠以淘金作例子,強調只有篩選才會選到精英,支持將來提名委員會要有初選,「他(張曉明)的『筲箕論』,都是淘金般而已,篩下篩下就篩到『正』出來,這是很重要的,但我們看一看,如果我們沒有這樣的做法,現在西方有些所謂普選,一些『艷星』都選了出來,這是否我們要見到的? 」 鄭耀棠又警告,反對派以「佔領中環」威逼中央,不會成功,「以癱瘓中環去逼中央有個普選,作出更大的承諾,我覺得作出這樣的行為是不可以的,將香港市民、香港經濟作賭注,與北京賭一鋪,香港是賭不起的。」 他又不相信普選會影響香港營商環境,普選對經濟的影響,不能一概而論,因為鄰近一些地方的領導人也是由普選產生,但不同地區的經濟發展情況各有不同,最重要是制定一套合適的制度。 立法會主席曾鈺成下午出席活動後,不回應鄭耀棠的「艷星論」。但他認為,即使是真普選聯盟建議的聯署提名,亦有篩選過程。 他指出,「有人建議十萬個選民,聯名就可以提名,算不算篩選?我出來說我沒有十萬個,我為甚麼不能選?我有九萬個都不讓我選,還不是篩選?」,相信社會反對的只是任意的篩選,沒有公平公開的原則,或由少數人說了算。 曾鈺成又指,特首普選離不開《基本法》規定,必須有提名委員會提名程序,相信政制發展一定可以如期達到最終目標,屆時可以有由普選產生的特首及立法機關。問到達至普選及民主後,香港的管治是否一定良好,他就說自己信心不大,因為當中有很多變數。 他坦言,香港從政的道路並不光明和平坦,但要實行優質管治,最重要是培育政治人才,希望更多有成就的青年人,可以關心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