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心台灣政治、不知從何說起香港,他們在不安中開展真正的生活

近年在台灣生活的香港作家梁莉姿,認識一名香港阿姨,她本來跟一群港人在台北一起住,彼此當街坊鄰居。最近,她卻搬到別的縣市,說因為「受不了(在台)香港人現在的怨氣」。

阿姨跟梁莉姿說,一開始社區裏的在台港人會互相扶持、幫忙,甚至一起計劃、討論大家拿到身分證之後要做什麼。兩三年的時間過去,有些港人終於拿到身分證,但許多人的身分證仍然遙遙無期,矛盾開始浮現。阿姨說,她每次到樓下喝咖啡,都會聽到鄰居說:「聽說誰誰誰已經拿到身分證了,他憑什麼拿到?」人們開始互相嫉妒、猜忌,社區的感情也開始惡化。

梁莉姿在新小說集《樹的憂鬱》中有一篇作品〈樹的憂鬱(下)〉,正正描寫了——「取得身分與滯留者分作兩堤,階級顯現」,許多人「受不了組裏緊張氣氛,日子過得不舒暢,寧願搬走」。

不安與怨念累積起來,足以拆散社區——即使是由港人自己建立起來的社區。她覺得,「當人們面對一個大的體制,卻無法好好表達自己的心情時,有時就會把矛頭對準身邊的人」。

自2019年反修例運動後,不少人離開香港,選擇在台灣落地。礙於台灣的法規,這其中許多人還沒有拿到身分證,甚至也不確定自己最終是否能取得公民身分。在正式成為公民之前,他們正各自用自己的方式,嘗試同步關心台灣和香港兩地的社會議題。但是,種種制度、人際網絡、身在異地衍生的自我質疑,以及看不見盡頭的等待,正一再拉扯他們的步伐。



-----------

閱讀餘下全文,需要您的小額支持,讓優質內容可以自食其力。

暢讀全站所有好內容?每月只需一餐飯的錢,好新聞,並不貴。

支持我們,請成為付費會員。馬上 點擊 ,與端傳媒站得更近。

原文鏈接:https://theinitium.com/article/20230726-hongkong-immigrants-in-taiwan-citizenship/

端傳媒:https://theinitium.com/misc/abou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