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凱欣變異的傳媒DNA 沒有制衡監察只有宣傳

請支持《眾新聞》,成為訂戶

 

香港是一個自由多元社會,人各有志,做過記者,不代表一生要背負追求真相、監察權貴的使命和責任;機會來臨,轉換跑道,無論是為了體驗人生、或是安定繁榮,是平常事,更無須向別人解釋。但有志透過選舉服務社群人土,希望贏得市民信任和授權,行使憲法授予的權力,通過法律、政府開支、監督政府,為市民謀福祉,身體力行,宣揚優良品行、正確價值觀和是非觀念,要對市民負責任,公眾亦有期望。

陳凱欣畢業於浸會大學傳理學院中文新聞系、有14 年傳媒工作經驗,加入梁振英政府擔任食衛局政治助理, 再參加周日舉行的立法會九龍西地方選區選舉;她自稱無黨派,但又說代表建制派;她說:「生在我身的DNA是傳媒」,但新聞系一年級學生也能分清報道和宣傳的分別,她卻說訪問香港民族黨召集人陳浩天,等同給予平台宣揚港獨,假如她身上仍有一樣東西叫「記者DNA」,大概早已變種。

陳凱欣出席nowtv選舉論壇,回答網民的提問表示,記者訪問陳浩天等同給予他平台宣揚港獨。nowtv片段截圖
陳凱欣出席nowtv選舉論壇,回答網民的提問表示,記者訪問陳浩天等同給予他平台宣揚港獨。nowtv片段截圖

過去記者出身,參加議會選舉的例子不多,港人較熟悉的有劉慧卿和毛孟靜;市民對記者沒有特別偏愛,但亦說不出抗拒;陳凱欣曾長期在電視台採訪新聞,市民對她有一定認識,但又說不上是家傳戶曉的記者明星,她擔任政助多年,角色和工作都頗為模糊;她的名字在補選程序開始後較後期才出現,殯儀館附近大廈外牆印上她肖像的巨型海報引起網民熱論。但市民對她感到陌生,她的「新聞DNA」與她希望做代議士有何相干,一直也沒有說清楚。

選舉過程中一個重要的環節,是候選人向選民和公眾解釋個人理念抱負,分享如何解決社會政治等問題的想法,但過去一段時間媒體所見,陳凱欣是一張面目模糊、充滿矛盾的面孔,是「 代表建制派的無黨派人士」,她口說有「記者DNA」,但又說一套完全與記者使命和工作相違背的說話。

她母校浸會傳理學院的院訓是「唯真為善」;記者天職是求真,維護市民知情權,以專業精神和無私態度採訪報道。她周二在電視台論壇中表示,不會利用自己做新聞記者的平台宣揚港獨,又認為訪問香港民族黨召集人陳浩天,等同給予平台宣揚港獨,不但錯誤理解記者角色,將採訪報導等同為對方宣傳,是對新聞工作者的侮辱,也令公眾以為記者是宣傳工具,她說的是內地的一套,不是香港的「一制」。

傳媒是「第四權」,監察行政、立法和司法三權,防止濫權,也揭露社會不公平、不公義事情,維護社會核心價值,良好管治和制度。香港政治制度為行政主導,立法會由選舉組成,代表市民監察政府,互相合作,但制衡更重要,因為權力沒有適當制衡,行政主導容易變成「行政霸道」。

政黨政治制度下,議會有執政黨和反對黨是正常事,但香港實行行政主導,立法會主要角色和作用是監察和制衡,未選入議會,便以「代表建制派」為選舉定位,置市民於什麼位置?「建制派」在立法會已佔多數,議會能否有效監察和制衡,市民有目共睹。建制派一個也嫌多, 再多一個也只是多一把為林鄭政府和習近平主席宣傳的聲音。

香港好在仍有選擇。11月25日立法會九龍西補選候選人,還有:伍迪希、曾麗文、李卓人、馮檢基。


觀看原文: 按此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