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眼 足底疣 難根治?

(綜合報道)(星島日報報道)雙足天天走路,天天受壓,有時會長出小東西來,最常見是雞眼。足部有時亦會長出怪東西,稱為足底疣。雞眼和足底疣雖然不是大病,沒有致命危機,但兩者都非常頑固,又搽藥水又用藥貼都無法徹底剷除,令人十分煩擾。雞眼與足底疣,到底應如何處理?今期由家庭醫學專科醫生為大家詳細解構。 文:陳旭英 圖:張文智 常見足病 因痛求診 雞眼與疣,似乎是最令雙足煩擾的敵人,因為就算經醫生治瘉後,它們仍有機會不斷復發,不斷作惡。到底,如何才能徹底剷除這兩個敵人? 養和醫院家庭醫學專科醫生康天澤說,雞眼與疣是常見足病,很多時病人因感痛楚而求醫。「雞眼和疣是兩種不同的疾病,兩者病理不同,但外觀卻很相似。雞眼是由於表皮增生而形成,疣則是由病毒感染而成。兩者都會引起痛楚,對患者造成不少困擾。」 為何生足繭 康天澤醫生說:「雞眼是由於足部壓力位置長期受壓,或與鞋履摩擦,身體為保護足部而引致表皮層增生,俗稱為『足枕』或『足繭』,即雞眼前期,是平面增厚的厚皮;持續受壓會令厚皮逐漸增加並角化呈尖角,當患處受壓時便會壓向真皮層的神經線而產生痛楚。因足繭中間呈透明,像雞的眼睛,故俗稱雞眼。很多時病人因痛楚而來求診,或曾試用『雞眼貼』後未能處理好,因而見醫生治理。」 為何有些人有雞眼,有些人卻沒有?雞眼是由於適應日常負重及走動的姿勢而產生,患者本身可能有腳趾外翻或步姿不正確問題,又或穿了不合適的鞋履,令部分位置受壓及被摩擦,最終形成雞眼。雞眼是沒有傳染性的,所以如果發現愈生愈多,又或生在沒有受壓的地方,那便可能不是雞眼了。 去增厚角質層 雞眼及足底疣的治療方法大致相同,主要去除增厚的角質層,醫生因應情況或會用刀片批走部分厚皮,但要小心避免造成皮層受損,以致流血或引起感染。 「醫生亦會處方含水楊酸的藥水,病人可回家定時滴用。使用前先將腳浸在暖水約十分鐘,待患處表面軟化後捽走鬆脫的表層,然後滴藥水到增厚位置。病人要重複滴用,逐層拆解,直至剷除根部,摸下時再感覺不到增厚的皮層才算完成。一般輕微的情況,約數星期至一個月便能徹底清除,頑固的更可能要一年才能完成療程。」康醫生說。 冷凍治療殺疣 對付比較大粒的疣,為了更深入根部及減省治療時間,現在多會選擇使用冷凍治療,即以液態氮或冷凍劑將受影響的細胞凍死,待身體的免疫細胞把整個範圍包圍,結焦,約兩至三星期後一併脫離身體,若患處太大或需要接受多次冷凍治療,才能徹底解決問題。 康醫生說治療時患者大多只會有冰冷的感覺,但不會很痛。冷凍治療也可能會有副作用,如出現水泡或血泡,便要包紮好或塗抗生素藥膏,以減低其穿破及感染風險。深入至真皮層或會令患者感痛楚,需要時可服止痛藥。發炎的皮膚也可能因色素沉 而變得深色。為了減輕副作用,醫生會選擇每次用較小劑量,減少對皮膚造成的傷害。 坊間也有治療疣的冷凍藥物,將吸滿冷凍藥的棉花直接敷在疣上,雖使用時沒有噴槍般準,但對付淺層的疣也是有效的。遇上嚴重或頑固的疣,醫生或會用電灼或激光以高溫燒灼患處,或作手術切除,但這些都需要作局部麻醉,治療後傷口也會較痛。 勿亂用藥貼 有雞眼患者會自行在藥房購買「雞眼貼」膠布,但往往未能成功清除而求醫。康醫生說,很多病人投訴雞眼貼無效,但卻令周圍皮膚紅腫,其實是病人不正確使用雞眼貼。「雞眼貼大部分是含水楊酸,具腐蝕性,作用都是破壞雞眼表層,但雞眼貼往往與病人雞眼大小及形狀不符合,故未能針對性地發揮功效。而水楊酸藥物會損害雞眼附近正常皮膚,所以貼前應在雞眼四周皮膚先塗上凡士林或貼上膠布保護。」 市面上亦有售滴用的雞眼藥水,水楊酸成分與雞眼貼相似,約有5%至10%;由醫生處方的雞眼藥水,水楊酸成分則有10%至20%。 避免使用不當或因藥效不足而未能徹底清除雞眼,康醫生建議病人使用前應諮詢醫生意見,或由醫生處方及指導使用。同時應找出形成雞眼原因,加以改善,如糾正步姿,選擇舒適鞋履,才能醫治根本,以免再形成雞眼。 疣由HPV病毒引起 疣的形成則屬病毒感染,由不同HPV病毒引起的疣會出現在身體不同位置,有些生長在面部,稱為扁平疣,平面不突出,像一片黏上去的增生皮膚,細小,呈肉色或淺啡色。也有其他HPV病毒會專門生長在手指,又或在生殖器上。 康醫生解釋,足底疣是病毒入侵皮膚細胞後引致,患處很多時會長出微細血管,看上去會見到很多黑色的小點,按壓多會感到痛楚。足底疣的表面呈鱗狀,並不平滑,及具傳染性,會愈來愈大,或愈生愈多。 為何會有病毒入侵皮膚?康醫生說,疣是由人類乳頭狀病毒(HPV)進入皮膚而形成,通常經由患者的皮膚直接或間接接觸而傳染。 並非每個人接觸HPV病毒後都會受感染而長出疣,健康人士透過免疫系統防禦可以擊退病毒,如免疫力差就有機會受感染。 養和醫院 家庭醫學專科醫生 康天澤 ●雞眼是表皮增生及角質化而成,出現在壓力位。 ●市面上出售的冷凍治療藥物,可對付淺層足底疣。 ●市面上有雞眼貼,但尺碼未必適合不同人的雞眼。 ●疣是由HPV病毒引起的鱗狀皮膚增生物,可生於足底或身體其他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