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偉綸指可考慮北部都會區新建公屋加大面積

發展局公布最新「香港2030+」規劃評估,到2048年,欠缺約2600至3000公頃土地。至於整體土地需求,由2016年估算約4800公頃,增至最新評估約5800至6200公頃。 房屋需求估計約100萬個單位,與2016年評估相同,包括考慮了至2044年家庭住戶數目增幅的最新推算及重建公私營單位等。 當局指出,土地需求估算增加,主要假設需要更大居住空間,今次的評估較2016年假設的單位平均面積增加一成及兩成,若以公私營房屋需求分布計算所需樓面,並以平均每戶2.6人計算,新增單位的人均居住面積將分別為215平方呎及237平方呎,較2016年中期人口統計的中位數、即161平方呎高。 發展局局長黃偉綸說,愈住愈細是社會的一個痛點,可考慮未來在「北部都會區」的一些新土地上,令單位平均面積增加一成及兩成,舉例4人公屋單位由不足400呎,若可增加兩成至近480呎,也總比現在好。 至於私營房屋,他說,未來會考慮在政府賣地或重建項目,加入最少200至210呎的要求。 黃偉綸說,希望香港人可以「住大啲」不是空談,但要些時間。運輸及房屋局局長陳帆亦指,「住大啲」及「可能住平啲」並非不可能,若日後在「北部都會區」甚或交椅洲人工島所提供的土地可滿足供應時,是有空間調整住房人均面積,相信樓價亦會調節,但中短期仍要追回供應與需求的落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