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歲歌迷:梅艷芳讓我明白六四、民主、公義

請支持《眾新聞》,成為訂戶

喜歡梅艷芳的不只中年人,她逝世後出現了一班「後梅迷」,25歲小學教師Kitty是其中一人。她和梅艷芳一樣,有把低沉女聲,有個鮮明立場。因為喜愛梅艷芳,她自動自覺去搜集資料了解八九六四,知道什麼是民主和社會公義。

不願上鏡、25歲的Kitty說:「朋友知道我鍾意梅艷芳會話『吓』,但我鍾意就係鍾意,覺得佢好型。」何君健攝
不願上鏡、25歲的Kitty說:「朋友知道我鍾意梅艷芳會話『吓』,但我鍾意就係鍾意,覺得佢好型。」何君健攝

「人哋追星去舉牌睇騷,我就去拜山。」Kitty在2003年梅艷芳逝世時開始喜歡這位天王巨星,「當年我10歲,電視播了很多她的紀念特輯,我覺得好好睇,聽到《似水流年》驚為天人,好似唔屬於呢個世界,像去了另一個空間,音樂、編曲、演譯都好特別,有深沉的滄桑感但唔會唔開心,覺得好舒服似去了沙灘的感覺。我唔知歌詞講乜,只覺得餘韻不盡。」

「我細個都鍾意過Twins、陳慧琳。梅艷芳死之前,我知道有呢個人,但唔知佢做過乜亦唔識欣賞佢,覺得呢個人點解唔男唔女好奇怪。聽完《似水流年》就覺得好正,搵好多她的東西看。」

「以前有個網站叫梅艷芳中國網,已刪了,有她唱《血染的風采》,首歌插播了很多八九民運和六四屠城片段。我之前聽過六四知道有人死,但唔知原來好唔公義、好慘。之後我再上網搵更多六四的歷史檔案,睇到流眼淚,知道原來好離譜。」

「知道六四之後,我會去燭光晚會。我見到近年很多人杯葛,我有因為咁而喊。六四建立了我的價值觀:大事大非,要堅持自己的信念。」Kitty說,她在學校如不用趕課,會希望跟學生講六四,「我喜歡和學生講真話,例如我會話台灣是中華民國,大陸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又會講吓戴安娜王妃的事迹等。」

梅艷芳有公義之心,也有家國情懷,Kitty也有思考梅艷芳如果仍在世,會如何看雨傘運動。「傘運不是港獨運動、不是反對中國,即使梅艷芳很愛國、大中華膠,不代表她會變藍絲。傘運係講緊要有真普選,我認為她會繼續支持民主,但一定不是港獨。」梅艷芳看到社會撕裂會很痛心?「這不是傘運造成,是梁振英政府搞出來的。」

Kitty記得:「傘運時,我有去佔領區行行企企,送下水,沒瞓街。當時我直覺認為梅艷芳會支持,因社會氣氛好熱烈,好正面。但她會行到幾前,這個真係估佢唔到,潮流好多人返大陸,唔單止為錢,大陸的演藝製作水平也更先進,她可能會想返去,但也有可能她已好有地位,願意拋棄好多嘢。」

Kitty是Facebook專頁「Love for Anita Mui」的管理員,「傘運時,我放了些黃絲帶相,都有少量攻擊,有人話你不要覺得梅艷芳會支持這件事。我回答他,梅艷芳六四時行得好前,但我沒爭論太多。」

梅艷芳的中國情,懷有本土思潮的年輕人真的能夠理解?「她那個年代很多人覺得自己是中國人,想為中國做些事,我覺得沒問題,沒矛盾。」Kitty和很多年輕人都一樣,不喜歡大陸的專制獨裁,「九七後很多東西同大陸不可割裂,中港團聚、自由行、高鐵又安插入來,感受到是不可割裂的政治力量。沙士之後好多嘢靠大陸,經濟政治原因分不開。年輕人覺得無希望,制度、思想、政治取向不同,很想逃避現實。」

「書寫梅艷芳的歷史很重要,即使有人未必明白,但她代表一個時代。」

Kitty這樣分析梅艷芳的「義氣仔女」個性:「她細個成長很複雜,小時被欺凌遇到好多不公平的事、被排擠,她大個就想伸張正義、希望幫助弱勢。我覺得感動的是她會為人設想,劉培基講過,梅艷芳是個有情有義的人,大家可以不喜歡她,但不能質疑她的人格。」

「我覺得梅艷芳好型,不單是她的音樂表演造詣和經歷,她敢於為公義發聲,令我明白大是大非時要堅持信念,不逃避、不退縮。」

Kitty生於中產家庭,兒時因與人相處問題和讀書壓力,曾出現情緒問題,「小學試過心口好重、持續多月;又好似有強迫症,刷牙刷到流血先收手,但家人唔覺得係病,一直無睇醫生;中學A level時完全讀唔到又無朋友, 試過有一晚好想拆窗框自殺,但我聽了梅艷芳的《親密愛人》後,覺得世界都有嘢值得留戀。」

「梅艷芳一直是我的精神寄託和支柱,我由細到大習慣溫書後才聽她的歌。當我唔開心時又會聽到梅艷芳的歌聲,有時是鄰居播、有時行街偶然聽到,覺得佢一直在撐我。」Kitty說,她的家人曾有一段時間,反對她喜歡一個死去的偶像,「屋企人唔鍾意佢死咗,但我覺得,我同梅艷芳一樣要有鮮明性格,勇敢追尋和保護自己喜歡的人與事。我同梅艷芳一樣都好倔強,她令我知道要做一個點樣嘅人。」


觀看原文: 按此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