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木瓜基因改造 倡強制標籤
【經濟日報專訊】基因改造的食物及生物無處不在,港府檢測發現遍及木瓜、寵物飼料及觀賞魚。 其中上年度檢測顯示,市售的木瓜多達62%經過基改,本報亦發現入口的樽裝星巴克咖啡標示部分成分經過基改。有學者及環團均指,經基改的食物與生物究竟會否對人體及自然生態構成影響,科學界未有定論,籲政府盡快強制就基因改造食物標籤,讓消費者自行選擇。消委會亦支持規定基因改造食物作出正面標籤。 漁護署自2008年起,每年抽查本地及入口蔬果、動物飼料、觀賞魚及花卉等,測試基因改造存於香港在情況,並將結果放到網站供公眾閱覽。據15/16年的檢測結果,77個蘋果、木瓜、菠蘿等進口水果中,50個樣本為木瓜,當中34個對基因改造呈陽性結果。而本地生產的木瓜,43個樣本有24個呈陽性反應,比率達55%。 綠色和平批評 漁護署只懂抽查 政府早在2006年推行《基因改造食物自願標籤指引》,建議產品若含有5%或以上的基因改造成分,需要在包裝上註明基因改造。但食安中心回覆,並沒有蒐集業界參與基因改造食物自願標籤的數字。 究竟食用含基改食物對人體是否有害?中大生命科學學院名譽高級研究員趙紹惠說,基因改造可能只是在5,000個基因中,更改其中一小部分,但指基改後可能對部分人會有過敏反應,而且現時毒理、安全測試以快速測試為主,對人體會否有慢性影響是未知之數。 趙認為,政府2006年起推行自願標籤指引至今超過10年,已經有相當充裕的過渡時間,認為為保障市民作為消費者的知情及選擇權,應要求食物製造商及分銷商就基改產品作強制性標籤。 星巴克:零售商所購 非港直屬出售 綠色和平員工發展經理張韻琪亦指,政府在2012年豁免基改木瓜的種植,令基改木瓜如無掩雞籠般到港,又指本港作為基改國際公約《卡塔赫納生物安全議定書》的締約方,有責任管制向環境釋出基因改造生物,但批評漁護署只懂抽查,而不見有多大決心保障自然環境及市民選擇權益。 除了本地及進口木瓜外,觀賞魚及寵物飼料亦由漁護署檢測發現有基改成分。而本報從便利店購買兩枝星巴克(Starbucks)的樽裝咖啡飲品,發現其樽身背面有一項細字寫有部分成分含基因改造(Partially produced with genetic engineering)。 星巴克回覆指,本港出售的樽裝飲品皆在南韓生產,強調不含基因改造成分,但指市民在部分零售商所購得的樽裝飲品或非由星巴克香港直屬出售,強調理解部分顧客重視基改標籤,公司亦會遵守相關規定。 身兼漁護署基因改造生物(管制釋出)專家小組成員、綠色力量行政總幹事文志森指,本港非基改製造基地,亦非主要農業生產地,影響有限,但他仍認為政府有必要考慮進行強制標籤制度。 消委會指政府應該訂立一套完善的強制性基因改造食物標籤制度,規定基因改造食物必須作出正面標籤,保障消費者的知情權,讓消費者了解產品的資訊,作出適合的選擇。 不過,食安中心回覆指,基於沒有證據顯示基因改造的食物,包括木瓜及木瓜產品會對人類健康帶來風險,中心認為未有需要在現階段對這類食物作特別針對性的工作。 發言人強調,根據世界衞生組織資料顯示,目前在國際市場上出售的基因改造食物都已通過安全評估,目前亦沒有證據顯示市面上的基因改造食物不宜供人食用。
更多經濟日報網站內容, 請登入hk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