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後

《十年》前後
《十年》前後

本屆香港金像獎「最佳電影」最終由《十年》奪得,整晚的Facebook被無限洗版,完全感受到大家的振臂高呼。一部低成本但高共鳴感的本土作品,是近年少見真正屬於香港人的電影。相映成趣地,內地對《十年》就繼續超低溫冷處理,有部分網站乾脆停播金像獎,其他傳媒報導的得獎名單也不見《十年》蹤影,甚至直接抽起「最佳電影」這一獎項。但人性好奇,內地網民是愈禁愈想看。但當然也有不少人群起攻擊,口誅筆伐電影散播「港獨」思想。

 

原本只是一齣獨立電影,只在一間戲院上映,但由於內容引起不少香港人的共鳴,喚起內心深處對香港前途的擔憂,最後竟然長居十大票房之位。最重要的轉折點,就是大陸官媒《環球時報》猛烈抨擊電影「完全荒誕、宣揚絕望」,並且定性為「思想病毒」。反而令電影聲名大噪,激起更多香港市民走入戲院

 

「最佳電影」並非由普選所產生,由提名程序至最後投票,都是切切實實的一場小圈子選舉。有資格提名及投票人士包括電影從業員、影評人、金像獎邀請的相關公司管理層及行政人員、電影及專業媒體工作者、金像獎的十三個屬會會員,以及香港作曲家及作詞家協會會員。簡單而言,全部是吃同一行飯的行內人。

 

我們都知道近十年來香港電影的主要市場,根本不是香港,而是中國大陸。由於要顧及中國式的電影審檢,劇本會避免所有政治敏感的內容,直接扼殺電影創作。很多行內人為了這口飯,多年來習以為常地自我政治審查,溫水煮蛙。《十年》的出現,令這班行內人有機會忠於自己的意志作出表態,再一次跟電影藝術創作坦誠相對,我們應該慶幸香港的電影從業員,原來仍然良心未泯,跟香港人站在同一立足點,誠懇地放眼回顧過去的香港,並同心祝福香港未來的《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