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核災?

《那夜凌晨,我坐上了旺角開往大埔的紅van》近期熱爆全城。這套以核災為主題的電影,講述小巴上的17名乘客和司機,在經過獅子山隧道後,進入了核災過後空無一人的「舊香港」所經歷的事。《那夜凌晨》不只是一套科幻小說,更重要的是它道出了核災的恐怖面。
今年,有另一套以核災為主題的電影《311之後》,亦值得注意。《311之後》是岩井俊二的新作,以清澈理性的視角,訪問近二十位專家與演藝界人士,探討為何至今核能對日本人仍是一個擺脫不掉的夢魘。身為日本仙台人的岩井俊二,三年前經歷了311地震,決定以鏡頭控訴核電對日本的傷害。「福島核災是切爾諾貝爾以來最大的核電事故,今後,日本及全世界將長期面臨這個問題,尋求生存的路。」

岩井俊二和不少日本人一樣,等到核災後,才真正地討論核電的問題。筆者身邊亦有不少日本朋友,時至今日,仍認為核災發生在偏遠的福島,漠視輻射影響,亦沒有認真思考對核電的立場。這種漠視,不只是限於日本,香港亦出現同樣問題。上個月,中電在議員質詢下公布,已於大亞灣核電廠達成協議,未來將會增加輸入一成核電。環境局對此視而不見,漠說是市民。其實,大亞灣核電廠與香港只有50公里的距離,比東京與福島的距離近5倍,這個被社會遺忘的事實,一直威脅著我們。

戲如人生,現實和電影,總是互相扣連著。

《那夜凌晨》的背景,就正正描繪大亞灣核爆後的香港。希望大家沉醉在電影創造出來的虛擬世界時,更主動及深切地思考現實中的核電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