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納與承諾療法

最近有一位抑鬱症患者,她接受了一段時間的「認知行為治療」,效果不如理想,最後心理學家改用了「接納與承諾療法」,之後她便漸漸康復,她很希望筆者能解釋一下她所接受的心理治療和為何她能痊癒!

傳統的「認知行為治療」 (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 CBT) 認為負面想法是造成情緒問題的主因,因此其治療策略之一,就是要挑戰患者的負面思維,指出那些思維是「認知謬誤」「自動化思想」,並且要患者改變它們,而不是接受那些想法。研究指出,認知行為治療對一些輕度或中度的抑鬱症患者較為適合,至於對嚴重程度的抑鬱症其效果就比較遜色。

另一方面,「接納與承諾療法」 (Acceptance and Commitment Therapy, ACT) 認為許多情緒問題是由於患者使用了無效的方法,例如逃避負面情緒,此外當患者竭力想控制或對抗自己思維的時候,其結果往往是適得其反,反而會深陷其中。這種療法的優點是協助患者去接納其感覺、事情或情境,而不是改變或拒絕它們。這也是兩種療法最大的分別,前者着重於改變思想,後者放眼於接受當下發生的事情。

接納與承諾療法的理論是以經驗為基礎的心理治療,它使用「接納」「正念」的概念,再加上「承諾」達成新的生活目標和改變行為等策略,從而增加患者的心理彈性來達至療效。在臨床上,此療法成功應用在醫治抑鬱症、焦慮症、精神緊張和成癮症。

通常接納與承諾療法被視為第三波心理治療,與第二波的認知行為治療相比,第三波的心理治療借用了許多東方的古老智慧,或許這也解釋了為何這套心理治療較易給中國人所接納!

 

香港精神科醫學院
精神科專科醫生 林震
原文刊載於Yahoo專欄http://hk.news.yahoo.com/blogs/psy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