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達人】香港教育忽視全人發展(雷賢達)

香港教育忽視全人發展

筆者過去幾年接觸了逾30家中小學,當中很多學生來自弱勢家庭。大家應該明白,除非孩子本身有動力去學習及改進,否則外人很難改變他們。成功並無公認標準,最重要的是學生能否發掘天賦或興趣,各展所長。有些人應付不了考試,背後各有問題,例如在成長環境中缺乏家庭支持,他們對學習毫無興趣,即使完成中學課程,期間甚至要重讀一、兩年,最終也無太大得着。其實撇除資優生及有學習障礙的學生,其餘六、七成人的能力都沒有太大分別,無必要用如此狹窄的學術成績衡量表現。有些人被標籤為失敗者或有學習障礙,都會降低其學習動力。

視野狹窄欠學習動力

應付不了考試的學生,尤其是一些中低收入家庭的學生,父母沒有能力提供支援或校外的學習機會,成績最終會明顯落後其他人。當然,有些來自弱勢家庭的學生也能有優異成績,但那是少數。我們關心的是本來有能力,卻因為沒有動力或態度問題,未能達到最佳表現的學生。有些學生會誤入歧途,社會將需要更多成本協助他們更生,有些人日後可能與他們的父母一樣,要依賴綜援為生。

筆者曾探訪一間位於公共屋的中學,叫學生嘗試向外國遊客介紹香港,他們說的都是有關家人、學校或朋友的事,其中一個說了「佔領中環」,而很多人都談到街邊的魚蛋。他們已是校內成績較好的學生,但視野卻是如此狹窄,這很可能是因為他們缺乏機會,看看生活環境以外的世界。筆者有次到一間小學頒獎,上台領獎的學生都是三甲之內,但當他們踏上領獎台,你很容易便可分辦到哪些是家境較好的學生,在小學已是如此,不幸的是這些情況會延續至中學及以後。為何學生的自信心及學習動力如此低落、視野如此狹窄?為何他們如此欠缺待人接物的能力?為何年輕人會如此容易被傳媒影響,以為社會上發生的事是正確的?

制服團隊助建立自信

令人驚訝的是,同樣是來自弱勢社群,但有參加童軍、紅十字會、以及各種義工或紀律團隊的學生,其外表或自信心會好得多。筆者曾問一群初中生有否參與紀律團隊,不過在他們回答之前,我已從他們的外表猜中答案。若學生在中小學階段有機會參加幾年制服團體,對他們的成長有很大幫助,同時亦可從中獲得不同的訓練或培養紀律。教育局有與不同紀律部門合作舉辦計劃,但仍未足夠讓大部分的弱勢家庭的學生參與。政府應每年向這些部門撥款支持這方面的工作,亦應為學生提供財政資助,如購買制服及交通的津貼。

筆者當年在英國留學,也有參與過少年軍,每周要跑步,不同季節有不同的運動項目。如今在香港,我們只專注於學業,學生一周才有兩節40分鐘的體育課。若在這些方面改善一下,學生會有更好的紀律及團隊精神,更懂得關心別人,以及更有目標及學習動力。成功快樂的人生,不一定由學業成績去衡量,香港的教育忽視了個人發展的重要性。筆者曾於本欄呼籲大家資助幾位學生到澳洲遊學,現時學校已收到約42萬元捐款。筆者希望提高社會更多關注學生的需要,而更值得留意的是,其實很多其他學生也需要公眾支持。

 

作者:雷賢達

擁有超過20年基金經理經驗,為首批進軍內地基金業的本地基金界人士。雷亦曾參與國內投資基金法草擬論壇,並為中國證監會開放式基金海外評審委員會成員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