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士對談——楊大偉講素

Green Monday創辦人楊大偉用市場學推廣素食,自身形象也一絲不苟,舉手投足都散發正能量CEO魅力。

(綜合報道) 「吃素,會帶來快樂,而不是犧牲胃口。」這是Green Monday創辦人楊大偉(David)推廣素食的理念。在中國人的社會,茹素總是跟宗教、信念掛,推廣 「硬陸」拒人於千里,反而將素食潮流化、型格化,才能令 「肉食獸」乖乖「綠」起來。茹素於樂的策略,更易令香港人受落。 去年榮獲香港十大傑出青年的楊大偉,推動本地素食居功至偉,成功之道在於活用市場學,而非單純環保道德說教。David其中一個顯著成功例子,是說服「譚仔三哥米線」連鎖店新增素湯底米,結果令營業額增加一成以上,連三哥也大為驚訝。 「香港人愛吃湯麵,如雲吞麵、拉麵、車仔麵等,但大部分湯底都是用豬、雞或海鮮炮製,極少有素湯底。所以我拍心口跟三哥說,如果做出美味的素湯底,一定有市場,結果證明沒有錯。」 精於市場學的David認為,搞素食是要賺錢的,要餐廳增設素食餐牌,在商言商的大前提下要為對方帶來商機,而不是求對方「盲撐」素食。有了商機,又帶來了名聲,並幫助Green Monday,這才是雙贏。去年,北角有餐廳以數十元的素食自助餐作招徠,吸引大批市民捧場,似乎「抵食」是更有效的宣傳手法。 David最欣賞店主有推動素食的熱心,也不介意生意利潤少,但要素食在全港普及化,不能讓每家素餐館都一味靠守,因為利潤太微薄,既不能吸引同路人加入行業,也不會有持續健康發展。David補充,良心企業是要賺錢的,否則發展只能塘水滾塘魚。如果支持環保就等於割價求客,賣味精快餐反而賺大錢,這樣很不公道。 推廣健康飲食還要解決貴價食材問題,全球正在面對貧富懸殊問題,就如英國名廚Jamie Oliver也承認校園健康膳食計畫失敗,因為低下階層難以負擔健康食品的開支。David認為單憑Jamie一己之力,不能改變世界,無疑健康食品是較貴,但全球飲食生態正在起革命,大家意識到汽水、基因改造食品的成分,以及生產過程是疾病根源,所以愈來愈多人願意購買健康食品。 David引用教育家Anna Lappé的名言:「每次你花的錢,都是在為你想要的世界投票。」當健康食品銷量提升,食品公司生產規模亦會變大,產品成本及售價相應下降,最終會令低下階層也能負擔。他以外國健康超市Trader Joe's及Whole Foods Market做例子,前者價錢大眾化,後者亦開闢平民副,證明飲食生態已改變經濟市場。 「香港同樣在變,你看素食材店及素餐廳多了幾多!」 全世界有八億人面對飢荒,糧食分配懸殊,但香港每天都在過度消耗糧食,「連早餐也有雞、豬、牛扒供應,大家想想這些雞豬牛是怎樣養大的?餵飼過多少抗生素及荷爾蒙,最後被我們吸收了?」David問道。即使消費者知道廉價加工食品無益,仍會受廣告宣傳洗腦,因此素食推廣必須在「形象包裝」上搶回陣地,更要改變中國人對食齋的印象。 茹素不是犧牲胃口,而是快樂的生活態度。所以,Green Monday經常與多位藝人合作推廣,如容祖兒、古巨基、劉心悠、蔡一智等,讓素食潮流化、型格化。同時,要素食普及化,始終要入屋,即是說鼓勵大家下廚煮素菜才算成功。「很多家庭主婦不懂得煮素菜,餐餐菜心豆腐又何來胃口?」 透過社交網絡,Green Monday發掘了多位隱世素食廚神,直至旗下超市Green Common開業,又邀請素食愛好者分享及示範,當中有Blogger、空中服務員、家庭主婦等,「他們不是名人,亦不是專業廚師,卻能煮出各具風味素食。」 食物照片透過社交網絡廣傳而獲得讚賞,達到茹素於樂的效果,並吸引家庭主婦仿效。 出身富裕之家的David,出席社交場合不少,社企職銜應該為他帶來光環,但並非每個人都欣賞。「牛放屁也說令地球暖化,嘥氣啦!」「學人搞環保,浪費時間啦!」這些說話聽過不止數十次,遇到人家潑冷水,David坦言非每次都能一笑置之,負能量還是會積累的。「某程度上,我是在做環保革命,過程中遇到氣餒是很正常的。」 有否質疑過自己離地,過分執?「我認為過分執與認真是不同的,前者是自己盡力了,卻為不可遇見因素而糾結;後者是在能力控制範圍內做到最好。我重視過程的態度,多於結果成功與否。」 他透露有時撰寫雜誌《棟篤禪》專欄時,內容充滿正能量,其實內心卻處於負能量,不過,寫畢後心情就會得到放鬆。除了禪修靜坐和跑步外,陪伴太太及兩名女兒,也成為了他的心靈加油站。細聽家庭逸事,原來她們不是茹素者,太太煮得一手好菜,每餐有葷有素,「她們會吃我的菜,我就只吃自己的菜,當父母就是這樣,哈哈。」David不會強逼女兒茹素,相信言教不如身教,希望女兒能悟出吃素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