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風暴陰霾重現須警惕

(綜合報道)馬來西亞首都吉隆坡近日風起雲湧,逾十萬群眾在市中心廣場集會,要求涉嫌貪污七億美元的首相納布吉下台,參加者以華裔為主,除了聲討貪腐,也對馬幣令吉急速貶值造成的經濟困難表達不滿。這次示威隱然可見一股殺氣,令人不禁想起九八年亞洲金融風暴前的山雨欲來,對市場前景加添憂慮。比較當年形成風暴的幾個因素,雖然今日情況不盡相同,不能斷言歷史必會重演,但風雲瞬息驟變,必須高度警惕,做足「防風」措施。 當年「病徵」與今日相似 經濟政治發展往往有一條循環的軌迹,馬來西亞現時的情況,與當年風暴的「重災區」印尼與泰國,有頗多相近之處。印尼由六八年至九六年,經濟增長年均達百分之七,外國資金不斷湧入,因「水源」不絕,政府與私營企業欠債暴升,通脹連年高企,經濟形成一個建基於虛假繁榮的巨大泡沫。當時經濟學家克魯明已預言災難將臨,因印尼等國的增長非因生產力提升,而是靠外來熱錢吹大,對推動實質經濟沒有幫助,泡沫焉能不爆。 結果,當外資驟然退潮,加上大鱷翻雲覆雨,股市與地產市場迅速下瀉,貨幣急劇貶值,印尼盧比在九七年七月至十二月暴跌百分之五十五。由於其外債總額達一千四百億美元,公共財政赤字龐大,在資金流走與貨幣貶值雙重打擊下,立即陷入債務危機,金融體系隨之崩潰。接着爆發的,是政治大動亂,最初是學生上街抗議生活困難,因受鎮壓觸發暴動,終演變為屠殺華人的慘劇,死亡人數以十萬計。 當年泰國也出現同樣的「經濟發熱症」,外資流入造成流動性嚴重過剩,銀行大部分貸款都以狂升的房地產作抵押,而外債增至一千多億美元,佔生產總值的六成。當資金出現逆轉,泡沫立即爆破,金融體系投向房地產的不良貸款達百分之四十七,多家銀行倒閉。與此同時,泰銖貶值五成,股市下挫七成,經濟陷入大災難,導致政局動盪,兩年間換了三個首相。這場狂風暴雨隨即蔓延到亞洲多國,香港也慘受衝擊。 資金流逆轉觸發震盪 美國於○七至○八年爆發金融海嘯,政府為挽狂瀾而大印鈔票,熱錢滾滾流向新興市場,亞洲國家(包括香港)重現當年的「過熱症」,但隨着美經濟回穩,將進入加息期,美元轉強令資金流向逆轉,印尼股市今年至今累跌百分之十五,馬來西亞與泰國股市均挫約百分之八,而印馬貨幣下跌之勢未止。 亞洲金融風暴的陰影已若隱若現,幸好經過慘痛教訓後,各國防範都比當年做得好。多個國家的經常帳赤字佔生產總值都低於百分之二點五,債務亦不如當年般盲目膨脹,通脹亦算溫和,所以風險仍未算太高。特別是香港,正如財爺所言,經常帳及財政預算均有盈餘,經濟基調仍穩,故「防風」能力較高。 雖然如此,形成金融風暴的因素已經存在,香港對危機風險絕不能低估,必須作高度戒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