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科技新聞: 大型電玩王者Sega稱霸歐美 黑色經典16位元家用主機Mega Drive

自從1983年任天堂推出FC紅白機以來,由於有多方協力遊戲開發商的支援,讓它得以很快速地被普及到一般大眾。相較於Sega在同一天所推出的SG-1000,可以說完全是天壤之別。Sega在之後又發售了SG-1000 II和Mark III,以及Master System,但在缺乏第三廠商的協力之下,一直無法與之一較高下。

Sega在仔細研究對策之後,找出任天堂的弱點,決定率先獨步業界,推出16位元的遊戲主機。1988年的10月29日,Sega推出了社內代表作,上面寫著大大的16-BIT,它就是與超級任天堂並駕齊驅的「Mega Drive」 (美國稱為Genesis)。推出時的官方售價為日幣$21,000圓。

招牌作「音速小子」成為超人氣當家明星

《超級瑪利歐》為任天堂帶來了莫大的收益,在全世界的知名度也快速地展開,瑪利歐變成了任天堂的當家招牌明星,也是最好的代言人。

Sega為了要和任天堂一較高下,內部討論研擬對策,認為Sega應該也要有一個可以代表自家商品形象的代言吉祥物。為此,Sega很認真地研究分析瑪利歐這個角色,想找出他受歡迎的原因,以及是否有什麼弱點,後來Sega發現,做為一個動作遊戲的主角而言,瑪利歐的跑步速度不夠快,太慢了(可能因為是中年水電工大叔,且肚子圓滾滾),所以決定用速度這一個點,來和任天堂決勝負。

後來Sega以刺蝟做為基本外型,給予其流線造型感,並且用最能代表Sega的顏色─藍色,加諸在牠身上,最後給了一個聽起來就很「快」的名字:Sonic。中文的翻譯有很多:索尼克、音速鼠,但最多人所熟知的名稱就是「音速小子」。

音速小子在1991年的時候於Mega Drive上發售,就展現不錯的實力,Sega是以希望能夠賣出百萬片為目標來製作這片遊戲,以16位元的硬體表現出的畫面在當時確實有其魄力,特別是超高速捲軸的移動,讓音速小子名符其實。最後,初代音速小子遊戲在全世界的銷量,就賣了1500萬片。

而做為Sega的招牌角色,音速小子的確也成功地達到了目的,牠被認定為是世界上最知名的電玩角色之一,看到牠就立刻聯想到Sega。而以牠為名的相關遊戲,截至2011年4月為止,總共賣出了超過7千萬片。

儘管最後Sega還是沒有成功打敗瑪利歐,不過隨著Sega轉型為軟體商之後,甚至還推出了許多和瑪利歐一起合作的遊戲(例如北京奧運會的遊戲),這樣的結局,也算是皆大歡喜吧。

大型電玩移植作相當豐富

Sega早在1964年,就開始進軍大型電玩事業,在大型電玩的領域裡,Sega真的出了許多很經典的遊戲,常在遊樂場為人所熟知且有高人氣的遊戲有:3D動作射擊遊戲《太空哈利》(Space Harrier)、超經典多重賽道的賽車遊戲《Out Run》、能夠感受捍衛戰士快感的模擬射擊《衝破火網》(After Burner)、變身畫面超有魄力的動作遊戲《獸王記》(Altered Beaast),說到Sega就想到的經典橫向捲軸殺敵動作遊戲《戰斧》(Golden Exe)等等,這些每一款都是在大型電玩機台上,相當受歡迎的作品。

Mega Drive採用的CPU,是由Motorola所出品的MC68000,和著名的SNK公司所生產的NeoGeo主機的CPU是一樣的,而NeoGeo以移植自家的大型電玩遊戲聞名,可想而知,Mega Drive應該也有同樣的硬體能力,將Sega所出的大型電玩遊戲,給原汁原味地完美呈現。

可想而知這是必然的,Sega既然都推出了16位元主機,若是不將這些遊戲移植過來,就太暴殄天物了,而這也是打擊任天堂的一個手段,面對有著許多RPG作品的任天堂主機,Sega所能夠比拼的,就是「在家也能享受大型電玩」這一點。

而除了自家的大型電玩遊戲之外,其它第三廠在Mega Drive上也有一些不錯的移植作。在發售初期有Tecno Soft的著名橫向射擊遊戲《閃電出擊》(Thunder Force)、Capcom在大型電玩上的著名困難動作遊戲《大魔界村》、經典的縱向捲軸射擊遊戲《鮫!鮫!鮫!》和《究極虎》(台灣俗稱「雙眼鏡蛇」)、Taito的招牌橫向射擊遊戲《太空戰鬥機》(Darius)等等,同樣都是在遊樂中心裡頭投幣率相當高的遊戲,也都能在Mega Drive上玩到。

日本當地市場不愛,但卻在歐美市場大放光彩的Mega Drive

日本電玩市場一直是個奇妙的地方,這跟當地玩家的習性較有關係。對於日本玩家而言,較為靜態且劇情豐富的RPG遊戲,是他們的最愛,而這點則正好是Mega Drive的弱點。

儘管在日本當地,Sega比任天堂早一步發售16位元主機,但原本任天堂FC紅白機上,就有許多好玩的RPG遊戲,像是《太空戰士》(Final Fantasy)、《勇者鬥惡龍》(Dragon Quest)、《七龍珠Z》(Dragonball Z)、《吞食天地》、《女神轉生》等等,都是非常耐玩的遊戲,也因此,Mega Drive在日本市場的銷售量,一直無法有很大的突破。

Sega在日本市場的銷售,由於一直被任天堂壓著打,加上其平台上的遊戲較少RPG,因此日本市場普遍都較愛任天堂系的遊戲。不過在北美市場,由於當地玩家較喜歡動作、運動、賽車等等這一類的遊戲,而這些都是 Sega的MD上面常出現的類型。因此Sega在海外市場反而闖出另一片天。銷售兩年的銷量,僅有70萬台。

不過在美國市場則有不一樣的表現。在美國,Mega Drive以「Sega Genesis」的名字在當地發售,由於美國玩家偏好的遊戲類型為動作、射擊、運動等等,正好都是Sega過往在大型電玩中心的遊戲,除此之外,Sega也和著名的漫威(Marvel)合作,推出授權的相關遊戲,也與美國的運動選手合作,推出專屬的掛名運動遊戲。

Sega在美國市場上推出的走向,可以很明顯地感受到與重視RPG的任天堂有很大的不同,雖然說Mega Drive上也有像《夢幻之星》(Phantasy Star)和《光明與黑暗》(Shining Force)等這類優秀的RPG遊戲,但都是Sega自行開發的遊戲,跟擁有許多開發這類型遊戲的第三廠協力的任天堂比較起來,仍然是遜色許多,因此走一條另外的道路,反而才是Sega正確的選擇。

在美國市場上,Sega的知名度其實是相當高的,在1990年的時候,Sega曾與Nike和Levi's一起,被選為「最受美國年輕人喜愛的品牌」,由此點可看出Sega在美國的知名程度和市場佔有率之高。

週邊商品和改版都相當豐富的Mega Drive

Mega Drive這台主機,在擴充程度上,其實做了蠻多努力,向下相容方面,Mega Drive有推出專屬的Adapter裝置,可以讓Mega Drive玩過往Sega Mark III和Master System的遊戲。

Sega也是非常早就將光碟介面運用在Mega Drive上的公司,1991年推出的Mega-CD光碟機,可以安裝在Mega Drive主機側面上的介面,比起任天堂要早上許多,可說是相當有遠見。只可惜有了強大的硬體,卻苦無好的軟體做搭配,Sega-CD上的遊戲一直都缺少比較有力的強作,且加上售價偏高的緣故,雖然後期有推出廉價版,以及主機與光碟機一體化的特殊主機Wonder Mega,但銷售量依舊不高,最終留下了日本國內38萬台,全球600萬台的數字。

除了Mega-CD之外,Mega Drive在後期,還曾推出過改版的Mega Drive 2,體積變小,附屬的手把按鈕由ABC三顆增加為六顆(ABC, XYZ),價格降為日幣$12,800圓。另外在1994年,還曾推出一款名為「Super 32X」的擴充裝置,它是可以讓16位元的Mega Drive主機,躍升成為32位元等級的外接圖形加速器,並且可以遊玩專屬的高規格遊戲。但由於推出時間點已晚,當時早已是次世代主機的競爭,且Sega自己也早有了新世代主機Sega Saturn的計劃,因此這款裝置只在北市場賣了66萬台就宣告失敗停產。

Sega其實對於Mega Drive很認真地在進行推展,推出許許多多的擴充周邊,就連網路也曾是他們努力的目標,Sega曾推出過Mega Drive專用的網路數據機,打算透過有線電視做為媒介,讓消費者可以藉此下載遊戲或連上伺服器獲取相關新聞等等,但由於構想太先進,當時環境尚不成熟,推行的政策也不完善,最後也是失敗告終。

寫下遊戲史精彩的篇章

在16位元的遊戲主機歷史上,Mega Drive和超級任天堂一起寫下了相當精彩的篇章,兩者是彼此競爭,互有消長,不過在商戰上,不得不說Sega總是缺了那麼一點點,往往總是在不對的時機點,推出了不差的硬體,然後在尾端留下讓玩家無盡的感嘆。但做為跨足世界的第一步,Mega Drive是相當地成功的,對於日本而言,電玩市場不再只是僅僅只有日本當地而已,而是需要放眼全世界,能夠針對當地市場的喜好,才是順利推廣主機的不二法門。

Mega Drive在全世界留下了3,075萬台的銷售數字,相關的遊戲軟體,賣出了約有1億7,580萬片,儘管日本當地的成績,依舊是在任天堂之下,但若是要爭亞軍之位,在當時恐怕除了Sega以外,沒有其它人敢跳出來了。回顧16位元經典,Mega Drive的確是一台值得令人再次回味的好主機。令人慶幸的是,其實Mega Drive並沒有真正完全停產,因為Sega並未禁止其它第三廠製造Mega Drive的相容機種,因此市面上還是可以看到很多由第三廠商製作的Mega Drive互換機,讓喜歡懷舊過往的玩家,還是可以一直保有美好的回憶。

相關文章

Source: 雅虎科技新聞: [經典技研堂]大型電玩王者Sega稱霸歐美 黑色經典16位元家用主機Mega Dr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