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王司馬家人——牛仔,我們的孩子!

專訪王司馬家人——牛仔,我們的孩子!

(綜合報道) 「昨天,牛仔是我;今天,牛仔是我的孩子;明天,牛仔是我孩子的孩子。」四十年前,香港著名畫家王司馬為香港人帶來了《牛仔》漫畫,他筆下那圓滾滾的小男孩純真可愛,擁有一顆善良的心。隨年月老去,牛仔的原型——王家三位公子,與眾多讀者一樣,經已長大成人,並擁有自己的孩子;不變的是,漫畫中的牛仔依然年輕,繼續與契爺以最真摯的親情,感動世人。 一向保持低調、現居加拿大的王司馬太太和排行第三的幼子(兩人不欲公開姓名和近照)這天回到香港,跟筆者憶述王司馬生前在創作和生活上的點滴。「王司馬自幼已經喜歡畫畫,那個年代沒太多玩意,他閒時最愛看連環圖,後來有了經濟能力,便開始買很多內地或外國出版的漫畫來看。」王太訴說,王司馬自二十多歲加入報社,於上世紀七十年代創作出「牛仔」和「契爺」角色,並曾與《老夫子》原作者王澤合作,發表《老夫子與契爺》連載故事,作為朋友間的交流。 她一邊展示特意帶來的珍貴兒子童年照,一邊介紹:「跟漫畫中的『牛仔』一樣 ,我家的大牛、二牛和牛B,從小就非常愛笑,而他們的『湯碗頭』和『鉸剪拖』造型,其實都是出自我手,亦即是牛仔的原型。」至於「契爺」,雖然外貌上與王司馬本人不盡相同,但在王太心中卻有同樣特質,「他是個好好先生,報館同事都愛稱他為『黃大仙』(有求必應),他亦是個好爸爸、好丈夫,記得當年有齣名叫《七世姻緣》的黃梅調連續劇,我和他就笑說希望大家的姻緣是十世的,因為真的再找不到比他更好的伴侶。」一直在旁細聽母親分享的三兒子亦表示:「雖然爸爸在我九歲時已經過身,共處的日子相對較短,但記憶中他總是上自天文、下自地理都懂,對孩子們的提問亦相當富耐性,例如他會畫一幅畫來向年幼的我解釋汽車是如何運作,內部結構怎樣……」 翻《牛仔》漫畫,感覺就如在看家庭式處境劇,有別於一般以俠義打鬥、瘋狂搞笑為題的本土作品,捉迷藏、扮鬼臉、畫圖畫等看似平淡的生活細節,一直是《牛仔》的主軸,就連王太也不諱言:「他的創作靈感完全是源自生活。」她憶述,當年王司馬一星期七天都要交稿,中午前多會留在家中「度橋」,隨後就會回報社,直至晚上十時多才回家。一般來說,他習慣於周一至周五工作,周末則陪家人飲茶、帶兒子到公園玩。「記得有次爸爸帶我到大圍踏單車,當時拍下了一些笑得很燦爛的照片,我跟他說:『假如能夠永遠當相中人便好!』,想不到後來竟發現他真的把那次對話收錄於漫畫中!」三兒子又驚又喜地說。「還有《牛仔》中一幅名為《揩電視油》的四格漫畫,裏頭描繪了牛仔蹲在鄰居門口,偷看別家電視的場面,其實那正是大兒子真實行為的寫照,因為當時我們家並沒有電視,哈哈!」王太補充。 除了是個好爸爸、好丈夫之外,王司馬亦是個深受讀者愛戴,同時對讀者關懷備至的畫家。「從前很多人會寄信至報館,好像曾經有小朋友請他為自己的生日繪畫一幅漫畫,他也一一滿足,亦有讀者向我表示,感激牛仔陪伴了他們家中兩代人的成長。」王太認為,《牛仔》面世四十年而魅力不減,主要是基於其內容健康、老少咸宜,即便是她的孫兒——大兒子的一對寶貝,亦是《牛仔》的忠實讀者;至於三兒子出生只有十四個月的女兒,相信不久將來也會成為家中最年少的《牛仔》讀者。難怪王太及三子都表示,「牛仔就如我們的孩子」,這正好亦呼應了開首王司馬最為人熟知的一段話,願《牛仔》成為世世代代最好的成長伴侶。 筆者小時候家中也有一套《牛仔》,因訪問,特意把它翻出來重看,竟然一點也不覺過時,沒時日如飛的慨歎之餘,還有種欲罷不能的快感,不自覺一頁頁地讀得津津有味!衷心感激王司馬先生及其家人,也謝謝一眾促成今次訪問的各位,牛仔與契爺,將長存我的心中。 王司馬太太曾經表示,《牛仔》漫畫之所以沒有對白,是因為王司馬希望自己的創作不受語言拘束,讓全世界的讀者也看得明白,能夠共享牛仔和契爺的故事。確實,無論是大人抑或小朋友、來自何地的讀者,只要手捧一本《牛仔》,也定能夠感受當中的真摯情懷,無怪乎有人會以「東方的《花生漫畫》」來形容它的無遠弗屆,而後輩畫家智海亦有意以其作《花花世界》向它致敬,同時延續這份無字的溫情。天馬文化現送出《牛仔》(22-24)書籍套裝予《星島》讀者,有興趣者請於今天(1月16日)下午六時前,把個人資料包括姓名、電話、地址及身分證號碼(首四個字),電郵至focus@singtao.com。電郵主旨請註明「送《牛仔》(22-24)書籍套裝」,即有機會獲得上述禮品一份,名額共兩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