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嘉雯 - 孩子可會珍惜?

【晴報專訊】看過一些報道,有人申訴窮人的子女入讀大學的機會比一般學生低,理由是他們沒能力提供充足的資源,引致缺少參加課外活動和補習機會的子女,成績和競爭力都落後。 曾有個學生,告訴同學他前一天坐了救護車到醫院求醫,理由是坐救護車是免費的。當知道走路不需10分鐘,坐的士不用「跳錶」,但他說是媽媽不願走,又不想用自己的錢,於是就叫救護車了,同學們都覺得他們挺聰明之時,我不得不糾正他們的想法。 他來自綜援家庭,可利用的資源有書簿津貼、膳食贊助、配眼鏡費、優先參加某些課外活動、在學校補課、到內地遊學等等。常見他媽媽買來漢堡包薯條給他,取代已付款的校內午膳;課外活動報了名,卻不積極出席;補課時常打瞌睡,那種來得太易而隨便浪費和不珍惜的態度,往往令校內的社工和負責的主任氣結。 即使家長沒有足夠的能力,學校和老師也會盡力提供資源和幫助給有需要的孩子,問題是孩子是否能從父母的言教和身教上,領會到知足和珍惜,內化成認真和負責的態度,好好利用資源來提升自己的能力。 (二之一) 撰文︰張嘉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