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構郵寄募捐 透明度低
【晴報專訊】打開信箱,常見募捐邀請信,惟部分團體連香港網頁也欠奉,捐款運用成謎。有大型慈善機構指,愈來愈多機構以慈善團體名義募捐,但透明度低會損害市民捐款信心。而註冊成慈善團體門檻低,慈善團體有可能良莠不齊。 早前陳先生(化名)收到國際醫療使命(香港)有限公司(Medical Mission International-HK)募捐信,機構(以下簡稱MMI-HK)聲稱為非牟利組織,冀善長捐款二百元至八百元,幫助中國殘障孩子及各地貧困兒童。 不過,捐款表僅得郵件處理中心的地址及電話,他嘗試查看MMI-HK網站,但網站顯示「建設中」,他對機構背景有疑問,遂向本報提出。 僅列郵件處理中心地址 記者以市民身份向該郵件處理中心查詢捐款手續,職員稱MMI-HK在港沒有辦公室,上址為Global Fulfillment,是經MMI-HK委託處理郵件、發收據及解答查詢的公司。他指MMI-HK最新援助項目在內蒙,另在菲律賓及非洲也有培訓醫生及提供物資援助。據其電郵的單張描述,MMI-HK正在內地赤峰縣為病童做復康項目。 據其國際網站Medical Mission International(MMI)的資料,MMI-HK屬MMI分支,而機構於菲律賓及非洲都有救助貧病兒童,但未提及項目詳情。另據公司註冊處資料,MMI-HK的董事有三人,其中一人名為Joseph Lam,他同樣是「世界兒童基金會」的董事,二零一一年曾有傳媒報道該會帳目不清,但當年Joseph Lam本人無接受該報章訪問及回應事件。 印刷郵遞 禮物捐贈開支大 本報在公司註冊處只找到MMI-HK的二零零九及二零一零年財務報告,發現零九年有一筆約一千五百萬元的禮物捐贈開支,佔全年總開支逾七成半。一零年的郵寄及印刷開支高達三百七十萬,佔總開支近七成;亞洲援助項目花費約四十二萬,佔總開支不足一成。 民間監察機構明施慎選創辦人溫澤君看過MMI-HK的財務報告後,提出以下疑問:「零九年的一千五百萬捐贈,看來是其主要服務開支,但一零年為何停了?同年郵寄印刷開支高達三百七十萬,筆錢點用又沒說清楚。」 本報透過MMI-HK的郵件處理中心欲聯絡該機構的香港負責人,希望其回覆上述疑問,及後有聲稱受MMI-HK委託的公關稱,會就MMI-HK的財務及捐款運作等問題回覆,惟本報等了逾一個月,至截稿前還未獲得回覆。 門檻低欠監管 累及有規模組織 立法會議員張超雄表示,本港逾7,000個免稅慈善團體,但大部分都「無透明度、無網站及無財政年報」,他指註冊為慈善團體門檻低,有濫用情況。「稅局每年只抽查部分年報,監察制度鬆懈。」他續說社聯有「惠施網」,亦有民間機構監察慈善團體運作,但前者只掌握部分活躍團體資料,後者因經費所限,監察力度有限。 對於有低透明度的慈善機構湧現,救世軍社區關係總監王國清坦言「好忟憎」,「這樣有可能打擊港人善心,市民常收到募捐信會感厭煩;一旦對一些慈善團體有疑問,對其他慈善團體也會失信心。」他指近年救世軍透過募捐信獲得的善款,每年約有兩成跌幅。 稅務局指,監察註冊慈善團體的財務狀況,如籌款、開支等均不屬當局職責。為保障稅收,當局會覆查有關團體,若不符合《稅務條例》第88條的豁免繳稅要求,而未能提供合理解釋,會考慮撤銷其免稅資格。惟當局不肯透露每年覆查團體的數字。 郵寄廣告公司 慈善團體客量增長穩 在港紮根多年的救世軍,其社區關係總監王國清說,從未聽過MMI-HK這團體,他看過該組織的MMI國際網站,指其陳述服務資料欠具體。 「例如網站顯示在非洲有救援服務,但無講明確實地點及開支,一般大型NGO在海外提供服務,都會講明哪個省、哪條村及開支多少等,更會把財政年報放上網。但我在MMI網站看不到這些資料。」 王國清指近年多了機構以慈善為名廣發募捐信,「有些機構個名聽起來國際化,但部分連網站、服務報告都無。」他每年也收到四、五封募捐信,部分內附匙扣等小禮物,「小禮物的成本不便宜,一般慈善機構不適宜這樣做。」 專做郵寄廣告的亞洲直接市場有限公司創辦人陳啟章指,慈善團體的客量每年平均有5%增長,發信數量由三萬至逾十萬不等。募捐信的製作及寄件,每封成本四至五元,附送筆或匙扣的成本近10元。「假如機構只有三萬會員,但想擴大宣傳範圍,我們都可提供地址作郵遞,但需額外收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