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團指首爾減廢堪借鏡

環團指首爾減廢堪借鏡

(綜合報道)(星島日報報道)環境局早前就都市固體廢物收費展開公眾諮詢,有環保團體去年到南韓首爾考察,認為台北和首爾的徵費經驗都值得借鏡,尤其首爾每日垃圾人均棄置量只有零點三五公斤,而垃圾製造量亦只是本港三分一,認為推行垃圾收費是最直接的辦法,同時亦要推行廚餘回收和垃圾分類,實行一條龍減廢。 地球之友去年五月率隊到首爾考察,約見當地環境部官員,並參觀垃圾收集站和廚餘回收中心。地球之友副環境市務經理區詠芷表示,首爾八十年代提出興建九個焚化爐,被市民強烈反對,決定實施垃圾收費,現時只有四個焚化爐。 首爾九五年起實施都市固體廢物收費,廢物棄置量由九四年每日四萬九千多公噸,下降至○○年的二萬七千公噸,六年間大減四成四。首爾人均每日垃圾棄置量更少過台北,只有零點三五公斤,香港就高達零點八七公斤。 政府補貼七成成本 首爾參考台灣採用按量收費,每區地方政府自負盈虧處理垃圾,市民要購買專用垃圾袋棄置垃圾,由十公升至一百公升的垃圾袋,每個一元一角七分至十二元三角;首爾家庭最常用二十公升垃圾袋,每個二元七角三分,足以用上四日,「因為逐個袋收費,自然做好分類回收,減少製造垃圾。」本港與台北家庭常用的十四公升垃圾袋,收費約一元五角。她指,首爾垃圾收費只收回成本三成,其餘要政府補貼,而垃圾收集站亦隨處可見,除了收集垃圾,還有廚餘、膠樽、傢俬等回收設施。地球之友環境事務經理朱漢強認為,垃圾收費要配合生產者責任制、廚餘回收才能成事。區詠芷更引述首爾環境部官員指出,只有收費才有減廢動力,「好似膠袋徵費,只是每個五毫,但即時見效。」 地球之友環保事務主任馮詩麗表示,本港每日廚餘製造量為三千二百八十公噸,南韓只是本港一半。首爾○二年實施廚餘回收後,屋苑和街道都設有廚餘回收桶,設計方便衞生無臭味,「踩腳掣就打開蓋,不用沾污隻手,市民用膠袋或器皿盛載廚餘,倒入桶中,並將膠袋放入另一回收桶即可,還有水嚨頭洗手。」明洞每隔數十步有一個,每日清理,「廚餘回收桶十分開揚,如果隔夜棄置廚餘,會被人歧視。」當地在東大門政府大樓對面設立廚餘處理廠,處理當區廚餘,每日處理量九十八公噸。 她說,當地舉報非法棄置廢物者有獎金,而非法棄置垃圾檢舉宗數就由九五年逾百萬宗,減少至○四年十三萬宗;若市民使用偽冒專用垃圾袋,就會被罰款三千元。地球之友今日起推出《綠遊首爾》電子書供免費下載,介紹南韓減廢經驗,下月十日在會址舉行分享會供市民參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