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皮常下垂 是倦還是病?
食過午飯,要休息返一陣?每天午飯時間過後很多人會「飯氣攻心」,想睡卻仍要工作,於是眼皮會不自覺的慢慢垂下、手腳漸漸軟弱無力,頭部有如千斤重擔。但原來眼皮經常下垂,手腳軟而無力未必只是疲倦所致。腦神經科專科鍾鎮邦醫生指出,本港目前約有1千至2千名市民患上重症肌無力症,初期出現眼皮下垂、四肢無力等病徵,若不理會,病情或會迅速惡化,導致呼吸困難,甚至危及性命。
免疫系統失調 壯年、老年易發病
「重症肌無力症在香港不算是常見疾病,現時約有1,000至2,000名患者,平均每100萬人約有150至200人患上輕微至嚴重程度的重症肌無力症,發病年齡高峰期處於20至40歲壯年及60至80歲老年,前者女性比男性患者多,後者則男女患者相約,但其他年齡的人士亦有可能患上。」鍾醫生指出,「此病屬於腦神經科疾病,由於患者後天性自身免疫系統失調,產生一種阻礙肌肉活動的抗體,阻礙肌肉正常活動。此外,重症肌無力症的女性患者患上其他免疫系統疾病的機會亦較高,如紅斑狼瘡症、類風濕關節炎、甲狀腺功能亢進症(俗稱「甲亢」)等。」鍾醫生續稱,重症肌無力症早期病徵並不明顯,患者及普通科醫生均難以察覺,多數患者初期發現自己眼皮下垂,會誤以為只是睡眠不足或太過疲倦,因而忽略了病情。但這病如沒有及時診治,患者不但看東西會產生重影(雙重影像),更可惡化至呼吸困難,甚至死亡。
眼皮下垂屬先兆
「重症肌無力症的明顯先兆是眼皮下垂,大多數只影響單眼,但部分患者雙眼均受影響,眼皮無力睜開,感覺有點像睏倦。要區別是否過勞所致很容易,如徵狀維持長時間,而眼皮下垂多出現於黃昏,早上得到充分休息後則較少出現的話,便屬於患上此病,因為患者無法控制肌肉活動,當肌肉沒有重覆使用或休息後,症狀亦會減少。」鍾醫生解釋,「三分之一的患者只有眼睛受影響,其餘三分之二的患者則出現不同程度的手腳無力,如手腳抬不起來、無法站立或坐正、上樓梯大腿感覺無力等。嚴重的個案是影響呼吸、吞嚥的肌肉,令呼吸、吞嚥困難,容易被食物噎着。」以上的嚴重情況,或會有生命危險。當然如能及早診治,病情亦能得以控制。」
美國重症肌無力症協會的臨床分類:
第一類:任何眼肌乏力情況,可能出現上瞼下垂,其他部位並無肌肉乏力情況
第二類:任何嚴重程度的眼肌乏力,其他肌肉輕度乏力
第三類:任何嚴重程度的眼肌乏力,其他肌肉中度乏力
第四類:任何嚴重程度的眼肌乏力,其他肌肉嚴重乏力,或有輕微的吞嚥、呼吸問題
第五類:影響吞嚥、呼吸系統,需要插管幫助呼吸和進食
胸腺瘤可致病
現今醫學界仍未找出重症肌無力症的致病原因,但發現重症肌無力症與基因及胸腺瘤亦有密切關係。鍾醫生稱,「約10至15%的重症肌無力症患者會同時患有胸腺瘤。如患上胸腺瘤,患重症肌無力症的機會較高。胸腺作用是訓練白血球T細胞,胸腺在發育時會脹大,一般在青春期過後便自行縮小,但如胸腺不能成功縮小而產生自身免疫系統問題,便會導致胸腺瘤及出現某些抗體,自我攻打神經線及肌肉的接觸。」
鍾醫生指出,「治療重症肌無力症需視乎病情的嚴重程度,着重控制惡化速度,避免出現併發症,令患者回歸以前的生活模式。針對眼睛及輕微手腳肌肉無力,一般會先建議患者服用俗稱『大力丸』的乙鉟膽豑蹆抑制劑或服用低劑量的類固醇。如病情嚴重,則需服用抑壓免疫系統的藥物;如達到危急情況或有突然死亡的危險,患者需接受血漿置換術(俗稱『洗血』)或注射人體免疫多球蛋白。」他續稱,如果50歲前的重症肌無力症患者一直難以治療,無論患者有否患胸腺瘤,醫生均會建議他們切除胸腺,這樣可令重症肌無力症易於治療及控制。
健康生活助預防 女性患者孕前須作準備
「要預防重症肌無力症惡化,患者一定要按時食葯,進行適量如緩步跑的溫和運動。」鍾醫生表示,「另一方面,由於重症肌無力症的發病高峰群為20至40歲的女性較多,這段時間又屬於生育高峰期。女性患者如計劃懷孕,必須與醫生商量。醫生除了為重症肌無力症患者做孕前預備外,腦科、婦產科、兒科及初生嬰兒科專科醫生亦會在她懷孕後期共同討論生育方案,以減少孕婦生產前傳送有問題的抗體給胎兒。如初生嬰兒遺傳該病,嚴重者或會在出生時因無法活動及呼吸困難而死亡。」
鳴謝:腦神經科專科、香港大學醫學院榮譽臨床助理教授鍾鎮邦醫生
(以上資料由英國保誠保險有限公司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