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大辦國際科研課程重海外研習

科大辦國際科研課程重海外研習

(綜合報道)(星島日報報道)科技大學專為對科學有興趣的尖子而設的「國際科研課程」,今學年原定提供約三十個聯招學額,但最終只取錄十五人,負責收生的理學院副院長吳大琪表示,入讀學生平均成績達三十分。他指課程會為學生提供個人研究指導,入讀的學生均保證可到海外大學當交換生,以及到海外大學或實驗室參加暑假研習計畫,包括今屆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工作的歐洲核子研究中心。 為培育未來科研人才,科大今年增設專為尖子而設的精英課程「國際科研課程」,吳大琪稱,有別於其他理學院學科,「國際科研課程」會加強科研部分,提供個人的研究指導,在一年級暑假參加本科生研究計畫,在二或三年級時,參加國際研習計畫,於海外大學或實驗室工作。 吳大琪指,科研很講究個人興趣,因此學生主導性會較大,「開辦此課程的難度在於因應學生不同的興趣,尋找相應的外國機構讓他們參與研究。」 目前願意提供機會供學生參與研究的合作夥伴約有十個機構,例如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以及今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希格斯發現「上帝粒子」的歐洲核子研究中心。 此外,課程百分百保證入讀的學生有一年到海外大學當交換生的機會,而科大其他課程,目前只有四成學生可到海外交流。吳大琪說,通過聯招第一組別報讀「國際科研課程」的學生有八十多人,連同非聯招途徑報讀合計約有一百多人,收生平均成績為三十分,即五科5*。 「通常做研究的學生非拿滿分的學生,因他們容易胡思亂想,考試時容易亂寫,所以考試不會滿分,因此課程反而強調通過面試甄選學生,讓入讀學生有足夠的心理準備從事研究。」吳大琪稱。 首屆「國際科研課程」學生梁思靜稱,曾被入學面試問題嚇了一跳,「例如會問全球暖化有指是人為造成,有指是自然界周期性發展,要求我們設計實驗證明哪個說法是對。」吳大琪表示,「大部分學生都不懂回答,其實只想看學生從哪裏找資料解決問題,有充分準備的學生只有約三、四十人。」 他又指,課程在聯招學額原定約三十個,但在聯招未有收足學生,科大將預留學額給理學院一年級生,在升讀二年級時轉讀「國際科研課程」。